书房失窃案的阴霾尚未散去,陆家老宅的空气中仍弥漫着紧绷的气息。次日清晨,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餐厅的红木长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精致的骨瓷餐具与银质刀叉整齐摆放,却难掩氛围的微妙。苏晚身着一袭浅杏色真丝衬衫,搭配米白色半身裙,早早便坐在餐桌旁。她刻意选择了柔和的色调,既符合“温顺少奶奶”的人设,又能在无形中弱化自身存在感,为后续观察与应对留出余地。
片刻后,陆寒枭的身影出现在餐厅门口。他身着深灰色定制西装,领口处的领带系得一丝不苟,眼底虽残留着熬夜的疲惫,却依旧难掩周身冷冽的气场。他径直走向主位,佣人迅速上前为他拉开座椅,动作恭敬而娴熟。
“早餐准备得不错。”陆寒枭坐下后,目光扫过桌上的餐点——温热的牛奶、现烤的牛角包、搭配鱼子酱的水波蛋,还有一份切好的新鲜水果拼盘,每一道都精致得如同艺术品。他拿起银质汤匙,轻轻搅动着碗中的水波蛋,却没有立刻品尝,反而抬眼看向苏晚,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昨天周秘书汇报,陆氏旗下子公司在东南亚的投资项目遇到了些麻烦,当地政策变动导致项目审批受阻,你对这类跨国投资的风险管控,有什么看法?”
苏晚握着牛奶杯的手指微微一顿,心中瞬间警觉。陆寒枭突然提及商业项目,绝非单纯的闲聊——这是一场不动声色的试探。她表面上露出茫然的神情,眼底闪过一丝“困惑”,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懵懂:“跨国投资?我……我不太懂这些。以前在国外留学,学的是文学专业,对商业领域几乎一窍不通。”
她刻意强调“文学专业”,进一步强化“不谙商业”的人设,同时垂下眼帘,避开陆寒枭的目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扮演着一个因“无法回答丈夫问题”而略显窘迫的妻子。
陆寒枭没有立刻接话,只是缓缓舀起一勺水波蛋,送入口中。他细细咀嚼,目光却始终落在苏晚身上,观察着她的每一个细微反应——从眼神的闪躲到手指的小动作,试图从中找到破绽。片刻后,他放下汤匙,语气依旧平淡,却抛出了更具体的案例:“去年顾氏集团在欧洲收购一家新能源企业,前期调研显示市场前景良好,可收购后却发现标的公司存在巨额隐性债务,最终导致顾氏亏损近十亿。你觉得,这场收购失败的核心问题出在哪里?”
这个案例看似在讨论顾氏的失误,实则暗藏深意——顾氏与陆云深关系密切,而新能源项目恰是两人近期合作的重点,陆寒枭或许是想通过她的回答,判断她是否知晓陆云深与顾氏的合作内幕,甚至是否与苏家旧案中的资金流向有关。
苏晚的心脏微微收紧,大脑却在飞速运转。她不能表现出对商业的熟悉,却也不能完全回避,否则会显得刻意伪装。她抬起头,脸上露出“认真思考”的神情,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我……我听父亲偶尔提起过,企业收购好像要做很多调查。是不是顾氏在收购前,没有查清标的公司的财务状况?比如隐性债务、资产抵押这些?”
她刻意用“听父亲提起”作为借口,将自己的“见解”归结为“耳濡目染”,而非自身专业知识,既回答了问题,又不暴露真实能力。然而,话刚说完,她仿佛突然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我好像还在财经新闻上看到过,有些公司会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优质资产,留下空壳公司待价而沽。顾氏收购的那家企业,会不会也遇到了这种情况?”
这句话如同平地惊雷,让陆寒枭握着刀叉的手瞬间停顿。关联交易转移资产——这正是他怀疑陆云深在苏家破产案中使用的手段,也是目前调查的核心方向。苏晚的“误打误撞”,恰好点中了关键,绝非一个“不谙商业的文学毕业生”能随口说出的话。
陆寒枭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同鹰隼般锁定苏晚:“你在哪篇财经新闻上看到的?具体是哪家公司的案例?”
苏晚心中一凛,意识到自己的补充或许“过界”了。她立刻调整情绪,脸上露出“慌乱”的神情,语气带着一丝懊悔:“我……我记不清了。就是很久以前看到的,标题好像提到了‘关联交易’,具体内容已经忘了。可能……可能我说错了,你别当真。”
她刻意表现出“说错话后的紧张”,将“点破关键”归结为“模糊记忆下的猜测”,试图化解陆寒枭的怀疑。然而,陆寒枭眼中的探究不仅没有消散,反而愈发加深。他没有再追问,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没关系”,便重新拿起刀叉,继续用餐,可周身的气场却明显变得更加冷硬。
早餐在沉默中结束。陆寒枭放下餐巾,起身道:“我去公司处理事务,书房失窃的资料你若有发现,及时联系我。”说完,便径直离开了餐厅,没有再看苏晚一眼。
苏晚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松了口气,却也更加警惕。刚才的试探,她虽勉强过关,但陆寒枭的怀疑显然并未消除,反而可能因她的“补充回答”而加深。她必须更加谨慎,避免再出现类似的“破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