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墨琛的脚步声消失在楼道尽头,宿舍门“咔哒”一声轻响合拢,将外界的喧嚣与试探短暂隔绝。屋内恢复了寂静,只有窗外远处操场传来的、被距离模糊了的操练口号声,证明着这个世界仍在有序运转。然而,空气中那份无形的张力却并未随之消散,反而沉淀下来,弥漫在客厅的每一个角落,源于刚才那场看似温文尔雅、实则步步机锋的非正式“面试”。
苏星澜已经像只依赖巢穴的小兽,重新蜷缩回沙发角落,怀里紧紧搂着陆景渊给她买的那只毛绒兔子,白皙的脸颊半埋在柔软的绒毛里。她眼神有些放空,失去了平日的清澈灵动,像是在高速处理刚刚接收的大量陌生信息,又像是在凭借本能,顽强抵抗着一波波侵袭而来的沉重倦意。对她而言,“特聘顾问”、“报酬”这些充满社会意义的词汇,经过她独特认知系统的翻译,大抵等同于一个新的“作战指令”或“后勤补给方案”。此刻,她正处于严格的待命状态,所有的感官和判断,都悬停于她的唯一指挥官——陆景渊的最终决断。
陆景渊没有坐下,甚至没有挪动位置。他挺拔的身躯如同钉在地上的标枪,立于客厅中央,仿佛一尊守护领地的雕塑。军装外套早已脱下,随意搭在椅背上,只余一件熨帖的白色衬衣,勾勒出宽肩窄腰的利落线条,却也因为主人紧绷的情绪,而透出几分生人勿近的冷硬。他眉头锁成一个深刻的“川”字,目光沉静如寒潭,却锐利地落在苏星澜身上,那深邃的眼底,正进行着一场无声却激烈的沙盘推演,权衡着每一步的得失与风险。
周墨琛抛出的橄榄枝,带着学术的清香,却也缠绕着现实的荆棘。这是一步险棋,潜藏着未知的危机;但也可能是一招妙手,能打开眼前的困局。
收益是明确的,如同地图上标注的战略要地:
其一,身份掩护与立足点。一个“研究院特聘顾问”的名头,哪怕最初只是临时性、边缘化的,也如同给一件稀世珍宝套上了一层不起眼的保护壳。这远比“陆景渊收留的、来历成谜的少女”这个标签要安全、正当得多。这是让她从阴影走向光下的第一步,虽需冒险涉水,却是融入这个时代、获得合法生存空间的必经之路。他不能永远让她活在他的羽翼之下,做一个不见天日的“黑户”。
其二,才华的疏浚与价值认同。他无法忽视,也无法抹杀她在谈论那些晦涩外文与精妙机械原理时,眼中迸发出的、堪比星辰炸裂的光芒。那是她灵魂深处的火焰,强行将她禁锢在这方寸宿舍,如同将雄鹰关入雀笼,是对她天赋最残忍的扼杀。周墨琛提供的这个渠道,像是一个经过他允许、处于监控下的泄洪口,让她那超越时代的惊人才华得以有序疏解,而非在未来的某一天,因为无法压抑或意外暴露,而造成不可控的决堤。
其三,潜在的庇护与盟友。周墨琛此人,在学术界地位超然,是国内相关领域的泰山北斗,更重要的是,其人作风正派,有古君子之风,爱才惜才之名远播。能得到他的赏识和认可,本身就是一层无形的护甲。在未来可能的风波中,这或许能成为一个有力的支点。
然而,风险同样致命,如同潜伏在航道下的暗礁:
暴露!这两个字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他心头,寒光凛冽。她的知识体系与这个时代严重脱节,甚至可说是来自另一个维度。一次机锋可以被解释为“天资卓绝”、“无师自通”,两次、三次呢?在周墨琛这种已然起疑、心思缜密的学界泰斗面前,在她未来可能接触的其他科研人员面前,她任何一个无意识的、超越当前认知的见解或提问,都可能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探究的涟漪,最终引来无法预料的审视。更何况,她那无法用任何现代医学解释的、规律且深沉的“休眠”,本身就是最大的、最诡异的破绽。一旦被更高层级的、具备调查权限的部门盯上,他陆景渊,一个区区团长,能否在国家机器的严密调查下,护住她的周全,守住她的秘密?
两种力量在他体内激烈拉扯。保护她的本能,如同最坚固的堡垒,拒绝任何外界风雨的侵袭,只想将她牢牢护在身后,维持现状的安稳。而让她翱翔、让她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却如同奔涌的岩浆,灼烧着他的理智,催促着他为她打开通往更广阔天空的通道。
他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她倒在车前尘土中,蜷缩在幽蓝光幕里脆弱易碎的模样;她沉睡时如同被世界遗弃的孤寂侧影;她依赖地拽着他衣角,用软糯声音喊着“大叔”时,那全然的、不容辜负的信任。
“大叔。”
她清脆的声音,带着刚回神般的懵懂,像一根细针,轻轻刺破了他脑海中纷乱的思绪泡沫。他抬眼,对上苏星澜已然恢复些许清明的眸子。“那个周先生说的‘工作’,”她努力组织着语言,试图理解这个对她而言全新的社会性概念,“是像你每天去营地处理军务一样,需要按时完成、有明确目标的……定点任务吗?”她搜寻着从他这里零星学来的、属于这个世界的词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