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官员一一入殿,依次列队,我身后则是新晋升的吏部左右侍郎。忽然,外面响起阵阵龙威号角,皇上登场,端坐于龙椅之上。
随后,一些官员上奏各地事务,皇上虽不甚在意,却也一一处理,接着道:“吏部尚书、礼部尚书,两位爱卿出列。”
我与礼部尚书即刻出列,面向皇上。
皇上开口:“过几日便是科举,此事交由两位爱卿负责,你们多商议,为国家输送更多人才。”
我们二人迅速领命,皇上让我们归位,又商议了些政事,便宣布退朝。
我对宫内不熟,便由新上任的两位侍郎带领前往吏府。路上,他们与我商议科举之事,我对此其实不甚明了,打算之后与礼部尚书好好商议。
我有些好奇礼部尚书的身份,方才一同出列时,察觉到他修为已达法元境,便问二人:“礼部尚书是何人?是否来自宗门?”
吏部左侍郎柳克森连忙回道:“正如尚书大人所言,他确是修士,且是法元境大修,乃雷耀宗弟子。”
我点头,说话间已到吏府。进入我办公的房间,里面宽敞整洁,我端坐主位,翻看需处理的事务,多是些官员想提升俸禄的申请。
快到中午时,礼部尚书携礼部两位侍郎前来吏府议事。我让人将他们引入,此时吏部尚书的工作房内共有我们六人,共同讨论科举事宜。
主要问题是科举人员的住宿安排,以及科考卷子该邀请哪位精通臣学的名士来出。最终我们决定上奏皇上,请求在皇城东边修建供科考人员暂住的房屋。因我们考虑到,一年一次的科考,考生会占据大量旅馆,有些甚至住不上,只能去破庙或桥底将就。所以计划建几百间房,降低入驻费用,让众人都住得起,科考结束后,普通百姓也能入住。
此事商议妥当,我们便共同拟了奏折呈给皇上。
随后便是最重要的试卷出题,需确定邀请哪位名士。六部相关的卷子已选定出题人,唯独臣学一卷难以定夺。
这时,礼部右侍郎列全提议:“我知晓一位学士名叫孔泰堡,才华横溢,只因推崇性平道,遭众官员憎恨迫害,最终归隐乡野。”
我听后思索,这修仙时代,官场尚且容不下女子,自然更难容下他所推崇的理念。
我问道:“他的臣学造诣如何?”
列全点头:“当年我与他同场科考,他的成绩远在我之上。并非我成绩差,而是与他差距太大。我是当年的榜眼,可看了他写的文章,只觉如浮游见青天。”
我点头,却又道:“此人颇具争议,不用为好。”
众人陷入两难。能出臣学试卷的人,不是年事已高,便是早已远离京城养老。如今专精臣学且敢出题的人寥寥无几,皆因怕卷中出现纰漏,遭各大世家迫害。
而这位孔姓学士,确是合适人选。他出身大型氏族中山孔家,臣学本就源自孔家老祖的言论。
看来如今只能选他了。
但我们不愿将他卷入政治漩涡,最终下定决心,由我去寻他商议,成与不成,皆看缘分,若不成,再另做打算。
我决定明日前往中山寻找他,若他不同意,便只能另寻他人。
商议至此,这一天便匆匆过去。我回到府邸,坐在书房沉思。原本试卷之事不算复杂,臣学在其中不算太重要,皇后新提议的按能分配才是关键。臣学虽是第一张卷,其余则是学子自选的六张卷子,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无妨。
可臣学出题人,往往需对皇上忠心耿耿,且绝不出卖考题,性子难免有些迂腐。这类人最易遭世家打压,只因一旦臣学卷出了意外,便再难入官场,所以世家对研通臣学的学士多有打压,致使他们纷纷远离上京。
看来能否请动孔泰堡出题,只能等明日试过才知了。
喜欢未知天命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未知天命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