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粟的有意培养下,201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战斗风格。
进攻要快,防守要慢。
此次出击日军侧后,攻击如东地区。
201师的动作快的惊人,只用一个上午,二团就在山炮营的配合下攻克了鲁家村,歼灭了鬼子一个中队。
三团也在师炮团的配合下,后发制人,先是敲掉了鬼子贸然前出的炮兵,随后又快速突击,将如东镇三面包围了起来。
现在双方已经形成了对峙状态。
二团在战场侧翼缓慢展开,依托田间道路逐步加强防御工事,把支援的小柴支队挡在了西侧。
三团在正面缓慢推进,陷入苦战当中。一团还在等待时机投入。
双方在战场上已经打成了尸山血海,在后方的指挥部双方指挥官的电报交错也已经达到了高峰。
许粟现在一只耳朵听着光头的指挥,一只耳朵听着战区长官的命令。一只眼睛盯着前方鬼子的动静,一只眼睛盯着自己部队的情况。
许粟的师指挥部外,能听到的战斗声响已经很少了,只是偶尔听见炮兵开火的雷鸣声,和防空机枪的咆哮声。
他的指挥部内更多的声音是此起彼伏的电报电话声。
“三团,三团汇报情况,什么?日军堡垒太多,伤亡惨重。”
“这里是二团,鬼子有绕过我们防线的迹象,请求指示。”
“我是一团团长孙志远,我们到底什么时候上去?”
前线的请示电报先是在林译那里汇总,先把要求火力支援、要求弹药、要求木板等等一一系列杂事剔除后,把厚厚一叠兵力调动的电报放到许粟面前。
许粟坐在地图前仔细掂量着兵力的调动方向。
“对面鬼子的兵力调动情报收集的怎么样了?”许粟看向林译。
林译现在也是忙得脚不沾地,他从情报参谋手里接过汇总向许粟讲解道:“我们主攻方向的户田支队正在依托各个堡垒死守。”
“如东镇本来是国军的江防阵地,他们在各个道路交汇点都修筑了坚固工事,不少还是混凝土工事。”
“日军进攻的时候,他们都跑了。”
“现在,鬼子正在依托这些工事持续抵抗三团的攻势,现在三团的先头部队已经换了三批了。”
“我们侧翼的小柴支队在进攻二团防线失败后,正在向南移动,试图绕过我们的阻击线。”
盯着地图看的许粟,转头看向林译:“没了?”
林译赶紧解释道:“第一阶段侦察连的伤亡太大,新的情报还没有汇总上来。”
许粟的情报主要来源就是前线捕俘,侦查员深入敌后侦查两种。
侦查连人手不足,没法深入敌后侦查,只能加强了对鬼子俘虏的审讯。
但这样一来,对鬼子后方的兵力调动的情报获取就迟缓了许多。
“先调一个警卫连接管审讯工作,把侦查兵和侦查参谋都派出去,一定要查清鬼子的兵力动向,尤其是独立混成第17旅团的动向。”
许粟手指在地图上点了点标注好的鬼子集结地。
“鬼子这个动向怪的很,他们为什么行动这么迟缓呢?”
许粟指着地图对林译问道:“他们又不是咱们国军。见到友军有难,居然不来救命,反而在咱们部队两翼运动。鬼子在干什么?空耗时间吗?”
林译猜测道:“或许,他们只是没有反应过来。咱们师进攻动作很快,鬼子可能只是在盲动。”
许粟摇了摇头:“这个可能不存在。要是盲动,至少应该调动独立混成第17旅团一部南移,以大兵力压迫咱们行动空间。但现在只派两个支队独自作战,更像是诱敌行动。”
林译犹豫了一下,劝说道:“师长,既然鬼子动向不明,咱们的攻击是不是可以放缓一点?师部对前线催的太紧,战斗中的伤亡已经很大了。”
“三团传来的报告,已经有两个连殉国了。”
“不行。”许粟一口回绝:“战斗是为了战役才发起的。只有站在战役全局看,战斗才有意义。”
“咱们这里打得难一点,牺牲多一点。石牌方向的压力就能小一点。”
“只要咱们能够调动日军三分之一的兵力回援,石牌的守卫就没有问题了。战区预备队74军就可以趁机割裂日军防线,扭转战局。”
看到林译还要说什么,许粟一抬手制止了他:“好了,这事就不要讨论了。让警卫连尽快把情报从鬼子口里撬出来。”
在激烈的战斗中,201师抓住了不少鬼子俘虏。
许粟才没有把他们活埋,这可是上好的情报来源。
不同于红色方面的思想工作,许粟对鬼子俘虏的审问手段只有一个。
除了打就是打。
找个牢靠的柱子,把鬼子俘虏挂上去,几个大汉脱了上衣就是干。
一般半个小时,情报就能交代出来。
强硬一点的,一个小时,基本也交代了。
要是挺到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人就没气了,换下一个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