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廖化,廖元俭?!!!荆州的那个廖化?!!!
就在刚才林铤与数十人规模贼匪持刀拼杀,十数个活生生的贼匪就在他“亲自操刀”之下在他眼前血溅当场碎肉横飞,也都不及发现眼前之人是廖化这般的震惊。
林铤刚欲上马而走,却因为知晓对方是廖化而停住了上马的动作,鲍隆看着林铤似乎不准备走,也停下来欲要上马的动作。林铤便站立于马儿旁一手轻拍抚着马儿的背,一边拉着缰绳,马儿则偶尔昂头“哼哧~~哼哧~~~”的发出声响。
一旁的随从见此状,急忙上前从林铤和鲍隆的手上接过马的缰绳,并拉开了些许距离,林铤、鲍隆二人座下马儿才在随从的不停的抚摸轻拍下安静了下来。
其余随从见此不明所以,但出于护卫的职责则迅速靠近,一手按在刀柄,死死地盯着面前这个自称廖化的匪首。好似下一刻如果匪首敢暴起他们就敢拔刀上前将其斩成肉泥,众人见到众贼匪与匪首皆头缠黄巾,已然在猜想这帮贼匪的来历。林铤见此恐众人再生出不必要的冲突,便连忙上前而去,心中暗自腹诽这鲍隆家里的护卫也太没眼力见儿了。
“廖化,廖元俭,好!很好!好一个威武雄壮之士!”林铤虽口中盛赞,然心中也在暗自盘算着什么。
对于廖化这个武将,林铤原本想都没想过其会出现桂阳郡的地界的,毕竟从历史书上的描述,照理廖化这个时候是不应该出现在这桂阳郡的地界内,虽然史书记载的是廖化是荆州人亦是荆州的豪族,虽对他是否曾经落草这一点有一定的争议,但也不应该是现在出现桂阳郡内,还落草为寇了。而现在他却活生生的出现在林铤面前,而且还是以从未想过的这种尴尬的方式见面。
坦白说,对于这样一个历史评价比较高的武将,林铤心中还是很想将其拉拢进团队的,但现在见此人行事过于无束且杀戮之心颇重。但观历史上廖化此人的优点又十分突出,为人忠义,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忠勇无双而且能带兵有一定武力,尤其忠诚这个优点就已经超越了很多人。
虽然民间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但历史上的廖化能力可并不平庸。
林铤记得正史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冬,割据江南的孙权派兵袭取荆州,关羽兵败遇害,廖化亦归入孙吴。他思念汉主刘备,于是诈死,当时人们信以为真,廖化趁机带着母亲昼夜西行,奔赴蜀汉。章武二年春,刘备亲率诸将东征孙吴,在秭归与廖化相遇。刘备见到廖化后非常高兴,任命廖化为宜都郡太守。随后刘备进军至夷道县猇亭,以廖化为别督,与陆逊率领的吴军相对峙。但同年闰六月,刘备军被陆逊击破,廖化随败军退回蜀中。”
廖化见林铤本欲上马离开在自己自报姓名后又转身留下来,关键是这人怎么还突然上前来夸自己了?但看见林铤此时面色古怪,矗立了良久方才张口问道。
“我敬阁下与鲍将军忠勇威武,然今日之事皆是我之过失,不该纵容属下杀戮无辜,你等众人亦屠戮我麾下之兄弟,不如此间事情就此作罢,不知二位意下如何呢?”
林铤闻言,此时心中也是异常矛盾。
对于活生生立在眼前的这位三国蜀汉后期的名将,他既喜爱其才能,又担心其杀戮劫掠行为无法约束。说白了就是担心野性难驯,心中一时间也不知当如何取舍。虽然现在是东汉末年的乱世,类似杀戮劫掠这类的事情也是司空见惯的,但是作为一个思想还是偏向现代人的林铤来说从心里还是难以接受的。
要笼络此人吧,心中亦有所顾虑!
可是要是不笼络此人吧,让别人先一步笼络了,以后也是便宜了刘跑跑(刘备)此人。
“唉,如此也好!但我还是要奉劝你一句,平民百姓而已,又不是上阵杀敌,对于他们还是少一些随意杀戮之行径。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望你能好自为之吧!”言毕林铤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眼见林铤等一众人等就要上马离去,廖化心下一凛,脑中思绪莫名其妙地乱了起来。
便情不自禁地张口问道:“阁下何故感叹,非是觉得廖化的行径很可笑?”
他一向自诩替天行道,行的是大义,每每拦路劫掠虽难免会心中产生出杀戮之意,但杀人之后又时常于梦中惊醒,醒来之后亦是悔恨不已。
在拦路劫掠之时平民百姓他廖化确实也曾杀过不少,可今日面对林铤,这个“亲自操刀”斩杀了自己麾下的十数个兄弟的人,他却无法生出杀意。
平日里他看重情义,要是有人辱骂了自家手下兄弟他都能上去与之拼命,可今天他却心中迷茫了,就像是此时他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一般,迷茫,异常迷茫,无从选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