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拖延的阴影还没散,更隐蔽的阻力又缠了上来——信息的刻意淡化与误导。
专案组拿着资金流向线索去银行核实时,反馈回来的数据要么缺胳膊少腿,要么经“技术处理”后显得天衣无缝,关键的交易对手和资金路径全被抹了。比如一条指向海外离岸账户的资金链,官方回复里竟把离岸账户换成了无关的境内公司,配套的贸易文件做得滴水不漏,若不是专案组早通过秘密渠道攥着原始信息,差点就被蒙过去。
更邪门的是查那位嫌疑干部的作风问题。纪检同志按程序去其单位了解情况,听到的全是“工作认真”“廉洁自律”的好评,之前掌握的边缘线索像从未存在过。这种信息“净化”做得极其老练,绝不是一两个人能办到的——对手的触角,已经伸到了信息管理的关键环节。
“他们在造信息迷雾。”陈凯盯着屏幕上标着“可信度待核实”的线索,语气发沉,“用假信息干扰我们判断,耗我们精力,让我们在里面打转。”
陆野看着系统图谱里闪烁不定的连接线,眉头紧锁。信息源被污染,这比硬扛更棘手。他当即下令:“所有官方信息必须和我们的一手数据交叉比对,有矛盾就以我们的为准!同时启动数据溯源,查清楚这些‘处理过的信息’从哪个环节开始变味!”
这场信息猫鼠游戏,从白天打到深夜。指挥部的灯常亮到后半夜,数据分析员对着海量真伪难辨的信息筛查,每个人都清楚,这是在跟扭曲事实的力量硬刚。
转机出在技术组的“数字指纹回溯”技术上。尽管篡改后的银行流水和贸易文件表面无懈可击,但文件元数据、字体库哈希值、流转时的时间戳差异,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所有线索最终都指向一家叫“睿信数据合规咨询”的第三方机构。
“睿信咨询?”陆野翻着报告,眼神一凛。这家公司表面做数据合规,核心团队却大有来头——技术总监曾在市人民银行科技处任职,几名顾问也出身工商、税务的技术岗。“这是条专业的‘数据清洗’流水线!”陈凯一拳砸在桌上,“他们靠懂官方系统,帮犯罪网络伪造数据、穿合规外衣!”
“深挖睿信的客户、流水、服务器数据!”陆野语气果断,“尤其是和‘昌荣系’‘鼎峰资本’的往来,一笔都不能漏!”
与此同时,针对单位内部“统一口径”的问题,专案组换了策略。不再搞正式谈话,改成“点对点”的闲谈式接触。给嫌疑干部开了十年车的老师傅,被问起“领导上次考察回来在车上按肚子,是不是肠胃不舒服”时,嘴上说“领导身体好”,眼神却闪了一下,手还下意识攥紧了方向盘;嫌疑干部分管部门的老科员,在楼道“偶遇”时被提了句“几年前XX项目差点出事,多亏领导”,立马否认“没听说”,可接下来几天却心神不宁,全被监控拍了下来。
这些细微反应没法当直接证据,却像探针一样刺破了谎言帷幕,印证了专案组手里的秘密线索。陆野脑海里的系统图谱,那些因信息污染变模糊的线条,渐渐重新清晰。“他们能改数字、统一口径,”陆野对陈凯说,“但管不住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本能反应,也抹不掉记忆里的真实痕迹——这是我们穿透迷雾的钥匙。”
陈凯看着屏幕上延伸的图谱和睿信的调查报告,松了口气:“总算找到吹散迷雾的‘风口’了。”
“动作要快,还得隐秘!”陆野强调,“没锁定睿信的犯罪证据和它跟核心‘灯塔’的联络方式前,绝不能打草惊蛇!让外线对睿信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做隐性监控,我要知道他们每天见谁、去哪、说什么!”
指挥部里,针对睿信的收网准备悄然加速。迷雾虽未散,但猎手们已经摸到了造雾的“工厂”,正悄悄靠近总阀门。真相,就隔着一层薄纱,很快要被揭开。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刑侦天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