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络把花瓣项链戴在颈间的第三个清晨,脉生树的枝桠上突然结了个奇异的果。果皮上的星纹比以往任何一颗都清晰,像把“脉生座”的星图拓在了上面,果蒂处还缠着圈淡淡的蓝光,是离火涧那晚星链留下的暖。
她踮着脚摘下果,果壳裂开时,里面的果仁竟长成了艘迷你星船的模样,船帆上的清灵阵纹闪着微光,像苏沐雪当年亲手画就的。星络把果仁托在掌心,突然听见细微的嗡鸣,低头一看,果仁船的底部正渗出点金红,与林默玄黄炎的印记如出一辙。
“是前辈们在催咱们了。”脉安走进来,手里拿着张新绘的星图,图上“脉生座”的旁边,多了个小小的星群,像串跟着星链跑的花,“天文台说,这是新发现的‘络星群’,轨迹总跟着咱们的星船走,像在给远方的暖当向导。”
星络把果仁船放进星图的空白处,果仁的微光与星图上的络星群正好呼应,像幅被时光补全的画。她突然想起星络脖子上的花瓣项链,那三枚花瓣此刻正透过衣襟发光,把“暖痕册”的封面照得透亮。
那年冬天,青阳镇的孩子们发起了场“织星络”的游戏。他们用彩线把各地寄来的花瓣串成链,挂在脉生树的枝桠上,风一吹,链上的花瓣互相碰撞,发出细碎的响,像无数颗星星在说话。
星络的小儿子,刚满四岁的“脉星”,总爱抱着串最长的花链,坐在树根下喃喃自语。他的小手指着链上的北境桃花瓣,奶声奶气地说:“雪,暖……”又指着南疆的牵星花,“雾,散……”那认真的模样,惹得路过的老人都红了眼眶。
脉星的口袋里,总装着块小小的玉,是用离火涧的阵纹玉佩磨成的,上面被星络刻了个极小的“暖”字。他常把玉贴在脉生树的树干上,说“给树爷爷暖暖手”,玉与树身相触的地方,总会冒出点新绿,像暖在土里悄悄发芽。
开春后,脉生树的根须顺着星船漂过的方向,在溪岸边织成了张细密的网。根须交织的缝隙里,长出了丛新的草,草叶上的纹路一半是剑痕,一半是藤萝,风过时,草叶相摩,竟发出清灵阵启动时的轻响。
星络蹲在草丛旁,看着草叶上的光痕慢慢流动,突然想起离火涧守碑老人说的话:“当年苏前辈的阵,能让石头开花,现在看来,是让暖脉学会了自己长啊。”她摘下片草叶,夹进“暖痕册”的“络星群”那页,草叶的纹路与星群轨迹完美重合,像天地在书里签了份约定。
七岁的脉星跟着商队去中域时,怀里揣着罐脉生树的花籽。商队的老掌柜看着他小心翼翼护着罐子的模样,突然说起年轻时的事:“我爷爷是诛邪卫的马夫,当年给林统领送粮草,看见他总在马鞍上垫片桃花瓣,说‘马跑累了,也得闻闻暖的味’。”
脉星把罐子里的花籽倒出一小捧,塞进老掌柜的掌心:“爷爷说,这个种在土里,会长出会跑的暖。”老掌柜的指腹蹭过圆润的花籽,突然红了眼眶,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竟在孩子的童言里,冒出了带着暖意的芽。
中域学院的展柜里,新添了件展品——脉星带来的花籽罐。罐身上刻着星络亲手画的花脉图,旁边的卡片上写着:“此籽承天地暖脉,种之,可让星链的光落在土里。”来看展的学子们排着队,每人都要摸一摸罐子,仿佛能从陶土的温度里,摸到百年前的马背上的桃花香。
回程时,脉星在学院的星轨仪旁,埋了把花籽。他对着泥土轻声说:“要长到天上去,告诉络星群,咱们的暖,还在长呢。”埋籽的地方,当天下午就冒出了株嫩芽,芽尖顶着点金红,像玄黄炎在土里点了盏灯。
消息传回青阳镇时,脉生树的“络星群”果正好熟了。星络把果仁分给镇上的人,每个人的掌心都捧着颗会发光的星,夜里出门时,果仁的光竟能照亮脚下的路,像带着片小小的星空。
脉星捧着自己的那颗果仁,突然指着夜空喊:“娘,络星群在眨眼睛!”众人抬头望去,那串跟着星链跑的小花星,此刻正齐齐闪烁,光痕落在脉生树的花链上,把彩线染成了银,像天地在互相交换信物。
星络摸着儿子的头,突然看见脉生树的花链上,有片北境的桃花瓣正在发光。花瓣的光透过彩线,在雪地上映出个模糊的人影,像位白发老妪在对着花链笑——那是当年把旧酥饼埋在树根下的老人,离开人世前曾说:“我要变成片花瓣,跟着星链去看看北境的雪。”
“她看到了。”脉安的声音带着哽咽,他指着花瓣旁的向日葵瓣,那上面正映着北境花海的影子,“北境的花,也跟着她回来看咱们了。”
星络把这一幕画进“暖痕册”,笔尖的墨落在纸上,竟晕开点淡紫,是藤萝花的色。她突然明白,所谓星络牵宇,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是北境的雪化成花瓣,跟着星链回到青阳;是青阳的花籽落在中域,长出连着天地的芽;是所有的思念与守护,都顺着花脉星络,在宇宙间织成张没有缝隙的网,让每个离开的人,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