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秀节目《音你而来》的后台,岳川正全神贯注地研究着手中的乐谱。
在“绣丝引”三个字旁边,他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小注,仿佛这些注释就是他创作这首歌曲的密码。
“前奏用古琴泛音,对应苏绣的‘起针’,要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到苏绣开始时那轻柔的起针动作。”
岳川轻声念叨着,手中的笔在乐谱上不断游走,为每一个音符都赋予了独特的意义。
“副歌部分加入竹笛颤音,就像丝线在风中飘动一样,轻盈而灵动。”
他继续写道,脑海中浮现出苏绣中丝线飞舞的画面,那细腻的质感和灵动的线条,都将通过竹笛的颤音展现得淋漓尽致。
“间奏采样绣针‘沙沙’声,这是苏绣独特的声音,也是整首歌曲的灵魂所在。”
岳川的笔触越发细腻,他似乎能够听到那细微的绣针声在耳边回响,为歌曲增添了一份真实的质感。
岳川深知,这首《绣丝引》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歌曲,更是他对龙国音乐圈“国风缺口”的一次破局尝试。
如今的龙国“国风歌”市场,几乎被韩流公司包装的“电子绣娘”套路所占据。
那些虚拟偶像们穿着改良后的汉服,唱着堆砌着“锦绣”“霓裳”等词汇的歌词,伴奏则充斥着电子合成器的声音,就连所谓的古琴采样,也不过是电脑合成的产物,完全失去了真正非遗的灵魂。
岳川决心用《绣丝引》打破这种局面,让听众真正领略到苏绣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以及它与音乐之间的完美融合。
“星娱的虚拟偶像‘绣月’刚刚发布了一首新歌《丝语》。”
音乐总监老何面色凝重地把手机递到我面前,屏幕上,“绣月”的全息投影正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其歌声婉转悠扬,歌词中“一针绣出天上月”的“针”字,被电子音拉得变了调,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老何接着说道:“他们不仅买下了‘国风顶流’的热搜,而且这首歌的播放量在短短三天内就突破了一亿,这可真是个惊人的数字啊!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公然放话,说什么‘真非遗太老,虚拟的才懂年轻人’,这不是明摆着贬低我们的传统文化吗?”
我看着手机屏幕上的“绣月”,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火。这个虚拟偶像虽然有着华丽的外表和炫酷的特效,但它毕竟只是一堆代码和数据,怎么能和我们精心培养的选手林晓相比呢?
老何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他叹了口气说:“咱们给选手林晓定制的《绣丝引》,虽然也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国风歌曲,但它没有虚拟偶像,也没有那种电子炸场的效果,真的能和‘绣月’的《丝语》一较高下吗?”
林晓攥着乐谱,指尖有点发白。她之前一直唱韩流风,公司劝她“别碰国风,没人听”,但看到《绣丝引》的歌词——“一针盘金藏岁月,半缕虚实绣山河”,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给她绣的虎头鞋,鞋面上的“盘金绣”针脚,跟歌词里写的一模一样。
“我想试试,”她抬头看岳川,“我外婆就是苏绣艺人,她总说‘丝线会说话’,我想让大家听听这声音。”
编曲时,冲突先冒了头。年轻编曲小杨觉得古琴泛音“太闷”,想换成电子琴的“水晶音色”:“星娱的《丝语》用电子音,年轻人爱听!古琴太慢,撑不起舞台。”
岳川没急着否定,只是让夏晚晴把之前采样的“绣针声”放了出来——沈奶奶绣“盘金绣”时,金线穿过素缎的“沙沙”声,混着陈先生的古琴泛音,像有丝线在耳边飘动。
“这不是慢,是‘起针’的劲,”岳川指着乐谱,“苏绣起针要轻,古琴泛音要淡,这样副歌的竹笛出来,才像丝线突然展开,有‘绣山河’的画面感。电子音太炸,会把这股‘软劲’冲没了。”
陈先生也来了后台,他把古琴放在谱架旁,指尖轻拨泛音:“你听这音,像绣针刚碰到布,有‘留白’的意;电子琴的音太满,像布上绣得密密麻麻,没了透气的地儿。晓丫头,你唱的时候,气要跟着泛音走,像外婆绣针时的呼吸。”
林晓试着唱了一遍,前奏的古琴泛音刚起,她就想起外婆坐在窗边绣活的样子,气息不自觉地放软。
“一针盘金”的“针”字轻轻落下,像丝线落地。老何录完demo,反复听了三遍:“这声儿,比《丝语》的电子音勾人——像有人在耳边绣故事,心都静下来了。”
星娱很快有了动作。他们买通选秀评委,提前放话“国风歌要‘潮’,不能‘土’”,还在网上发通稿,说《绣丝引》“抄袭《丝语》的‘绣娘’设定”。
岳川没回应,只是让团队把《绣丝引》的“非遗细节”做成短视频——沈奶奶演示“盘金绣”,陈先生讲解古琴泛音,夏晚晴展示绣针声采样,配文“每个音符,都有真手艺的温度”。
节目录制当天,林晓穿着外婆绣的“兰草纹”旗袍,站在舞台中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