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岳川将《同桌的你》的乐谱缓缓地摊开在夏晚晴那把吉他旁边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上面,仿佛给乐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而此时,窗外的滨江中学正飘着如雪花般轻盈的柳絮,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给整个校园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氛围。
夏晚晴的指尖刚刚触碰到琴弦,还未拨动,突然就笑出了声。
她的目光落在了乐谱上的那句歌词:“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然后用手指轻轻划过这些字,仿佛在回忆着什么有趣的事情。
“我初中的同桌啊,总是在日记里画小恐龙呢。”
夏晚晴笑着说,“毕业的时候,她把那本日记送给了我,还说‘等以后想起我,就看恐龙’。”
就在这时,凌薇抱着一摞厚厚的“校园故事征集表”走了过来。这些表格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学生们的字迹,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颗闪耀的星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凌薇翻开其中一张,念道:“滨江一中的小田写‘同桌每天帮我带热牛奶,因为我胃不好’。”
接着,她又翻了几页,“三中的阿雅说‘和同桌吵过架,后来她在我课本里夹了张道歉的便利贴’。”
这些简单而真实的故事,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精心编写的文案都更能打动人心。它们就像生活中的点滴温暖,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周曼手里攥着编曲稿,眉头却没舒展:“编曲团队说现在校园歌要‘潮’,想加段电子鼓和Auto-Tune,说‘纯吉他太素,年轻人不爱听’。我对比了原曲的demo,觉得吉他的扫弦才像课间十分钟的风,加了电子音就变味了。”
林野刚从滨江中学跑回来,T恤上还沾着点柳絮:“学校同意咱们办‘同桌弹唱会’,但星娱那边也联系了校方,说要让‘星耀少年’去做‘潮流校园宣讲’,还带了一堆印着偶像头像的笔记本当礼品,想抢咱们的学生受众。”
岳川没急着拍板,而是让夏晚晴弹了遍原曲的吉他前奏——简单的C和弦扫弦,混着窗外学生的嬉闹声,像突然把人拉回教室后门的走廊。
“你们觉得,学生喜欢的‘潮’,是电子鼓还是‘想起同桌的瞬间’?”
他指着征集表里的一句话,“小田写‘听到牛奶瓶的声音,就想起同桌’——这才是青春的‘潮’,是有温度的细节,不是电子音堆出来的热闹。”
他让周曼告诉编曲团队:“只保留吉他和淡淡的弦乐,像校服上的白衬衫,干净就行。”
又跟林野说:“弹唱会不用搞礼品,让学生带一张和同桌的照片来,现场贴成‘回忆墙’——星耀少年的笔记本会过时,这些照片里的故事不会。”
筹备弹唱会时,星耀少年的动作越来越密集。
他们在校园里贴满发光海报,播放《校园派对》的电子舞曲,歌词里全是“潮牌卫衣”“电竞手柄”,还在短视频平台发起“#我的潮流同桌#”挑战,让学生拍穿着亮片衣服跳舞的视频。
有学生在征集表里问:“夏晚晴姐姐,你的歌没有亮片,会不会不够潮啊?”
夏晚晴看到后,没直接回答,而是在弹唱会前一天,带着吉他去了滨江中学的操场。
放学时,她坐在看台上,弹起《同桌的你》的前奏,刚开始只有几个学生驻足,后来人越来越多,有个女生突然哭了,说“我明天就要转学,还没跟同桌说再见”——夏晚晴把话筒递给她,女生对着人群喊“小雨,我会想你的”,台下一个女生跑过来,两人抱在一起,全场都安静地听着。
林野把这一幕拍了下来,没加任何滤镜,发在社交平台上,配文“这才是我们的校园歌”。
视频当晚播放量破五百万,有毕业多年的网友留言:“想起我同桌帮我抄的笔记,比任何潮牌都珍贵”“星耀少年的歌听着热闹,却记不住一句;夏晚晴的前奏一响,就想起教室的风扇声”。
弹唱会当天,星耀少年果然来“搅场”——他们在学校门口搭了临时舞台,放着《校园派对》的电子音,跳着整齐的舞蹈,吸引了不少学生围观。
但没过多久,学生们就陆续往夏晚晴的弹唱会场地走——因为那边的“回忆墙”已经贴满了照片,有人在找自己的小学同桌,有人在对着照片小声念叨“好久没联系了”。
夏晚晴坐在舞台中央,吉他弦上还沾着点柳絮。她没说多余的话,直接弹起《同桌的你》,刚唱到“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台下就有人跟着唱,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整个操场都成了合唱的海洋。
有个老教师站在后排,擦着眼泪说:“我教了三十年书,第一次听到这么贴学生的歌。”
而星耀少年的舞台前,只剩下几个举着灯牌的粉丝,电子音在空旷的校门口显得格外刺耳。
他们的经纪人后来在后台拦住岳川,语气没了之前的傲慢:“我们的歌里全是‘潮流’,却没一句能让学生想起自己的同桌——你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