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兰州,黄河岸边的督军大院里,带着寒意的秋风吹卷着崭新的军旗,这里的气氛已经不同前几日的轻松。
往日稍显冷清的督军府前门的路段此刻显得繁忙极了。只要是待在这座城市长期居住的人,都知道应该是出大事了。
城里的老住户们早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事,这般阵仗绝非寻常。
街头的茶馆里,客人们压低声音议论着——前几日小常先生常恒联合老常先生常敬之改组党派,平息了学生、工人和教授中间涌动的各种思潮,刚让全城的紧张劲儿缓了些,怎么转眼又有大事发生?
“依我看,准是跟南京那边有关!”靠窗的茶客牛饮了一口砖茶,眼神故作神秘,“这几日城里的工厂要求加班加点,兵工厂方向的灯火彻夜不眠!依我看,有可能要打仗了。”
邻桌的商人鄙视的看了这位工人打扮的粗人,摇了摇头:“如今新疆那边安定异常,咱们这边承平日久,哪有什么战争?总不能还像上次一样把咱们这里的大好儿郎派出去和日本人拼命吧?
上次辽西会战,咱们的空军可是损失重大啊!”
老掌柜把话茬接住,“可不是吗?为了那些军阀的地盘拼命,值当吗?依我看守好咱们这一亩三分地就好了。”
坐在邻桌听着这些言论的一位学生终于听不下去了,“诸位父老乡亲,爱国抗击入侵,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岂能坐视不理?
东北沦陷才一年多,日军在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掠夺资源,残害百姓,多少同胞流离失所,多少家庭家破人亡!
现在,他们又把魔爪伸向上海,妄图进一步侵占我中华领土,奴役我中华儿女!
如果我们今天选择置身事外,明天日军就会打到华北,后天就会逼近西北!到时候,我们就算想守,也守不住了!”
这话一出,茶馆里顿时安静了几分。众人都若有所思。
……
常恒来到金城准备改组党派之前,就把新疆的主政权力下放给了赵峰,这个在前几年犹豫不决的特务头子,终于坐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位置。
至于他负责主管的保安司令部的所有权力都交接给了,那位在甘军进疆用狠辣手段肃清分裂势力的付处长了。现在应该称呼他为付司令了。
此时西北高层除了必须留守地方的,其他人员都被要求分批次返回金城参加会议。
这是党派改组之后,第一个高级委会,也是第一个尝试群策的军事会议。
督军府内,天刚蒙蒙亮,内勤人员便已忙碌起来。
油印机“吱呀”作响,一张张带着油墨清香的文件被打印出来,纸上的字迹密密麻麻,正是保安司令部上海站加急送来的情报。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文件按座位摆放整齐,每份文件右上角都标注着“绝密”二字。
食堂里,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油饼和奶茶已经备好。
陆续抵达的参会人员大多身着中山装或军装,脸上带着奕奕的神采。
他们是西北军政体系的核心力量:有新晋的委员,有各师主官,有兵工、财政、民政等部门的负责人。
众人三三两两围坐,低声交谈着,话题多围绕着近期的党派改组和西北的建设,军队训练这些话题。
“听说上海那边不太平,日军的军舰都开到吴淞口了?”一位中年将领压低声音问道,他是驻守甘肃东部的师长,此次是连夜乘火车赶来的。
对面的民政厅长摇了摇头:“不好说。南京那边的消息遮遮掩掩,只说日军在演习。
但咱们保安司令部的情报向来靠谱,这次紧急召回所有人,怕是真要出大事。”
说话间,常敬之、常恒、林锡光等人并肩走进食堂。
常敬之身着藏青色中山装,须发微白,眼神却依旧锐利,作为西北的元老级人物,他虽已将实权交给常恒,却仍是众人心中的定海神针。
常恒一身笔挺的深灰色军装,领口别着复兴党党徽,身姿挺拔,眉宇间带着沉稳与锐气。
林锡光是两省的行政主官,负责协调各项行政事务,此刻正低头与常恒低声说着什么。
见到三人到来,食堂里的议论声立刻平息,众人纷纷起身问好。
常敬之微微颔首,语气平和:“大家一路辛苦,快些用餐,九点准时开会。”
九点整,参会人员陆续走进会议室。这是一间宽敞的厅堂,正前方悬挂着巨幅西北地图和党旗,长条会议桌两侧摆放着整齐的座椅,每张椅子上都贴着姓名牌。
众人按牌就座,目光纷纷落在桌面上的绝密文件上,脸上露出好奇与凝重的神色。
常敬之率先走到主位坐下,常恒和林锡光分坐两侧,其他人员也依次落座。
会议室里瞬间鸦雀无声。
“各位,远道而来,辛苦了!”常敬之开口,没有半句客套,直奔主题,“这次开会的目的有两个,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你们先看桌子上的材料。”
话音刚落,没提前得知消息的众人纷纷拿起文件,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一片“沙沙”的翻页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