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常恒在西北搞东搞西之际,东部沿海地区抵制日货的浪潮也到了高潮。
在这个浪潮当中出力最大是上海的商人,当然江浙沿海的商人也没有少出力。
江浙沿海的商人自然也不甘人后。
宁波的渔商们组织船队,在舟山群岛附近巡逻,拦截走私日货的船只;杭州的茶商们联合起来,拒绝将龙井销往日本,转而开拓国内市场;苏州的丝绸商则与上海商号联动,共享货源信息,确保国货供应链畅通。
一时间,从长江口到杭州湾,从温州港到连云港,形成了一张严密的抵制网络,日本商品几乎无法在沿海市场立足。
这场浪潮的威力,很快便显现出来。
民国沿海及长江流域的日本航运业,首当其冲遭受重创。
往日里穿梭于各港口的日本轮船,如今要么被民众围堵在码头无法出航,要么因货源断绝而空船停泊。
其中规模最大的“日清轮船公司”,更是陷入全面停航的绝境。
这家由日本政府扶持、垄断了中日常航线的航运巨头,旗下三十余艘轮船,此刻尽数锚定在上海、青岛、汉口等港口,船身蒙尘,船员们无所事事地在甲板上踱步,望着岸边高举“抵制日清”标语的民众,满脸颓然。
航运的瘫痪直接导致日本货物进口额断崖式下跌。据海关统计,此前日本商品在华进口额占比高达三成,从布匹、纸张到火柴、五金,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抵制浪潮之下,这一比例骤降至百分之三,几乎被逐出中国市场。
上海的日资纱厂因原料无法运入、产品无法售出,纷纷停工;汉口的日货洋行门可罗雀,老板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货架上的商品积满灰尘。
消息传回东京,本就被经济危机折磨得焦头烂额的日本政府,更是暴跳如雷。
此时的日本,正深陷世界性经济萧条的泥沼。
国内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农产品价格暴跌,民众生活困苦。
中国市场本是日本缓解经济压力的重要出口,如今抵制日货运动切断了这一重要财源,无疑是雪上加霜。
首相官邸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外务大臣内田康哉将一份统计报告拍在桌上,脸色铁青:“支那人的抵制运动,已严重损害帝国利益!若不采取强硬手段,帝国在华权益将荡然无存!”
陆军大臣荒木贞夫双手抱胸,眼中闪过一丝好战的光芒:“支那人向来软弱,只需展示帝国的军威,他们便会乖乖屈服。上海是支那人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关注的焦点,若在那里给予重击,定能让他们认清现实!”
海军大臣大角岑生当即附和:“海军可派遣舰队前往上海海域,配合外务省的交涉。
若国民政府拒不妥协,便以武力施压,必要时可直接登陆,占领关键区域!”
内阁会议很快达成一致:由外务省率先向国民政府发出强硬警告,要求立即制止抵制日货运动,赔偿日本商人的“损失”。
同时,外相内田康哉与海相大角岑生共同主持派兵事宜,联合舰队即刻整装待发,目标直指上海。
“既然弱邻不识好歹。”内田康哉望着墙上的中国地图,指尖重重戳在上海的位置,“那就让他们在最繁华的地方,尝尝帝国的铁拳!”
喜欢重生民国之我在西北当军阀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重生民国之我在西北当军阀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