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根本没怎么瞄准,几乎是枪口抬起的瞬间,手腕极其轻微、迅捷地一抖一甩!
砰!
枪响的同时,几十步外那个松塔应声炸开!
碎屑四溅,干净利落!
张卫国看得眼都直了。
这比爷爷甩盒子炮打麻雀还快,还准了许多!
这老头到底啥来头?
老头像干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随手把还在冒烟的五六半扔回给张卫国,嘶哑地说。
“瞄?瞄个屁!等你瞄好了,山牲口早蹿没影了!枪是活的!你得懂它的‘性子’!”
他指了指张卫国的眼睛,又指了指自己的心口。
“用这儿!不是这儿!心里头得有根‘线’,栓着枪口和你要打的地儿!手腕子不是木头橛子,得‘活’!像甩鞭子梢儿,轻轻一抖,劲儿就到了!”
张卫国如遭雷击!老头这几句话,简直像给他脑子里开了扇天窗。
爷爷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没这老头说得这么透,这么…玄乎又实在!
“大爷!您…您老贵姓?这枪法…”张卫国激动得声音都有点抖。
老头摆摆手,重新坐回青石上,拿起他那杆水连珠继续擦,眼皮都没抬。
“姓啥?早忘了。以前我生活的地方,别人都叫我亚瑟。不过,这边的人都叫我老杆子。
至于枪法?打多了,活下来的,自然就会了。”
他语气平淡,心头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苍凉和孤独。
张卫国心头一震,看着老头花白的头发和孤零零的身影,忽然明白了那股子铁锈味儿和孤寂感从哪来了。
这老杆子,怕是个有故事的人,家人大概…都没熬过那些年月的风霜。
而且亚瑟这名字,明显是外国人。
估计也是因为战乱才跑到了这里苟存性命的。
“亚瑟叔…”
张卫国改了称呼,带着敬意。
“您刚才说的…‘心里有线’、‘手腕子要活’,能…能再教教我么?”
老杆子擦枪的手停了一下,抬眼,那双鹰隼般的眼睛再次锐利地看向张卫国,仿佛要把他从里到外看透。
“想学?”老杆子嘶哑地问。
“不怕吃苦?不怕…沾上这枪的因果吗?”
他摩挲着水连珠冰冷的枪身,眼神有些飘忽。
张卫国挺直腰板,眼神坚定。
“不怕!我爷爷说过,枪是护家护屯子的胆儿!我学本事,就为护住该护的人!”
“护人…”
老杆子低声重复了一句,眼神里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波动,像是回忆起了什么。
他沉默了几秒,忽然把擦枪的油布往旁边一扔。
“行!看你小子,眼里还有点‘正’气儿。”
老杆子站起身,动作依旧利落,指着林子深处,“跟我来。
想学‘活’的枪法,光站着说屁用没有!”
张卫国赶紧跟上,心里又激动又期待。
老带着他在林子里七拐八绕,来到一小片相对开阔的坡地。
坡地对面,隔着大概五六十步,有一棵孤零零的老椴树。
老杆子从他那破棉袄的贴身口袋里,摸出一个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
里面不是什么宝贝,竟是几枚磨得锃亮的“乾隆通宝”铜钱!看那磨损程度,年头绝对不短了。
他捏起一枚铜钱,走到那老椴树前,找了根大概一人高的细树枝,用一根不知哪来的细麻绳,小心翼翼地把铜钱系了上去。
铜钱垂下来,在微风中轻轻晃荡。
“瞅见没?”
老杆子走回来,指着那晃动的铜钱。
“就打它。不用瞄太久,凭感觉。手腕子,像这样…”
他空手做了个极其轻微的、迅捷的甩腕动作,快得几乎看不清。
“把劲儿‘送’出去!心里头那根‘线’,得绷直溜喽!想着枪口就是你的手指头尖儿!”
张卫国看着那几十步外、在风里微微晃悠、比松塔小得多的铜钱,头皮有点发麻。
这难度,比刚才打松塔高太多了!
“老杆叔…这…能打着么?”他有点底气不足。
“废话!”老杆子眼一瞪,“打不着?打不着就练!练到能打着为止!当年老子练这手,打的可是随风飘的鸡毛!”
“我可告诉你,学得会就学,学不会拉倒,我没那么多时间跟你搁这浪费。”
张卫国一咬牙,端起五六半。
他学着老杆子的样子,努力放松肩膀,不去刻意瞄准那晃动的铜钱,而是尝试在心底“画”出一条无形的线,连接自己的眼睛、心口、手腕和那枚铜钱。
他回忆着甩腕子打麻雀和刚才老杆子甩腕打松塔的感觉。
屏息,凝神,心念锁定那晃动的目标,手腕极其轻微、迅疾地一抖!
砰!
子弹呼啸而过,打在铜钱上方一尺多的树干上。
“劲儿大了!手腕子硬得像棒槌!”老杆子在一旁冷冷地点评。
张卫国深吸口气,再来。
砰!
子弹擦着铜钱下方飞过,带起的风让铜钱晃得更厉害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