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爱国者目光微凝的是那个紫头发的小身影——辛西娅。这个不久前还沉浸在失去父亲、自身也命悬一线的悲痛与恐惧中的女孩,此刻竟也跟在云凌身边,小手努力地抱着一捆用于固定棚架的草绳,小脸上沾了些泥污,却不见往日的阴霾,反而在听着云凌偶尔逗趣的话语时,会微微扬起嘴角,那双紫色的眼眸里,重新闪烁起属于她这个年龄的、微弱却真实的光亮。
他们四人配合着,云凌指挥,亚里山大卖力地夯实着棚架基座,索菲娅用她那微弱的、带着生机的源石技艺小心地感知着棚内刚刚播下种子的土壤,而辛西娅则像个小尾巴一样,努力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寒风依旧凛冽,但这片田地上空,却仿佛萦绕着一种与周围肃杀环境格格不入的、略显笨拙却充满希望的暖意。看着云凌那小子一边笑着拍了拍亚里山大的肩膀,一边又细心地弯腰帮辛西娅拂去头发上的草屑,爱国者那惯常紧抿的、隐藏在狰狞面甲下的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松动了一瞬。
这并非刀剑碰撞的铿锵,也非理想宣言的激昂,只是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几个年轻人试图用双手和汗水,笨拙地耕种一份看似渺茫的未来。然而,不知为何,这幅景象,比任何严酷的训练或是慷慨的演讲,都更深地触动了他心中某处早已荒芜的角落。
爱国者一边收回了目光 ,一边轻声说道:
“周围没有内卫的气息,很好。”
…………
看着眼前初具雏形的大棚骨架,云凌脸上虽然还挂着刚才与亚里山大他们说笑时的轻松表情,但内心深处,一个尖锐的疑问却如同冰锥般狠狠刺入——不对劲,这太不对劲了。
他一边指导着亚里山大调整一根不太牢固的支架,一边在脑海里飞速检索自己曾经学习的游戏史中关于泰拉世界的基础农业知识的描写。
泰拉世界,至少像炎国、哥伦比亚、莱茵生命这些势力,是拥有并应用温室大棚技术的!虽然可能不如他原先世界那样普及和高效,但绝非什么天顶星黑科技。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乌萨斯雪原上的村子,比如眼前的霍比列夫,会穷成这副鬼样子?连他妈一个大棚的影子都见不到?
他的目光扫过脚下这片被冰雪覆盖、却依然能看出潜在肥力的黑土,又望向远处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仅靠一点点可怜麦秆覆盖的越冬作物(如果那能被称为作物的话)。
一个简陋的、能够保温保湿的大棚,哪怕只是用木头做骨架,蒙上厚实的兽皮或多层粗布,再利用雪原居民本就擅长的坑道取暖技术稍作改良,就足以在漫长的严冬里培育出救命的蔬菜,甚至进行一些早春作物的育苗!这能极大缓解粮食压力,减少对外部补给和昂贵商队物资的依赖。
是成本吗? 木头、兽皮、草帘子……这些材料在背靠雪林的村庄并非无法获取。是技术壁垒吗? 大棚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乌萨斯的工匠连移动城市都能维护,没道理搞不定一个固定不动的棚子。
云凌的眉头在不经意间微微蹙起,一个冰冷而清晰的答案逐渐浮现在他脑中,驱散了最初的困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明悟。
不是不能,而是……不被允许。
是了,那些贵族老爷,那些纠察队背后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怎么可能允许治下的村庄实现哪怕最低程度的自给自足?
一旦村民们能够靠自己捱过寒冬,能够不依赖外部输入的粮食就能活下去,他们还如何轻易地用“断粮”作为威胁?还如何迫使那些活不下去的人,为了换取一口活命粮,自愿(或者被自愿)地走进那座吞噬生命的源石矿场?
贫穷和饥饿,从来都不是天灾,而是最精准、最恶毒的政治工具。
维持着一种“饿不死,但也绝无盈余”的临界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榨取这些“贱民”的劳动力和生命,才能确保他们永远匍匐在泥土里,仰望着贵族老爷的靴底,生不出任何反抗的念头。
想通了这一点,云凌看着眼前这个正在成型的大棚,眼神变得更加坚定。
这不仅仅是一个农业设施,这更是一把砸向这吃人旧秩序的锄头。
他要让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本不必如此困苦,他们的贫穷并非命中注定,而是被精心设计好的牢笼。
他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对正在忙碌的亚里山大和索菲娅说道,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
“加快速度,同志们。我们要从霍比列夫这片土地开始,真正长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希望。”
喜欢明日方舟之燎原星火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明日方舟之燎原星火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