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栋=玉皇大帝?
我先在中超杀疯了!
>18岁,浙江队主力左边锋,球迷叫我“玉皇大帝”。
>2025赛季中超开局惊艳,却因一次致命失误被骂上热搜:“电子厂直通车,右转不送!”
>替补席上我刷着恶评冷笑:你们怕是忘了亚少赛MVP的含金量。
>直到德比战最后10分钟,教练指着死敌球门:“王钰栋,上去告诉他们——”
>“谁才是这片草皮的玉皇大帝!”
---
(一)
更衣室顶灯白得晃眼,汗味混着消毒水的酸气直往鼻子里钻。我瘫在冰凉的长凳上,左腿肌肉还在突突地跳,像里头藏了台坏掉的发动机。耳朵里嗡嗡响,盖不住外面球场山呼海啸的骂声,一浪高过一浪,浑浊不清,但核心意思我懂——“王钰栋!电子厂!王钰栋!电子厂!”
手机屏幕亮着,刺眼。微博热搜榜尾巴上挂着一条:#浙江FC王钰栋 电子厂直通车#。点进去,置顶是动图:我,绿衫10号,在对方禁区前接球,一个油炸丸子晃开第一个,加速趟过补防的,眼前豁然开朗——大片草皮,球门,守门员已经有点慌。多好的机会!右脚内侧推射……球却软绵绵地,带着点诡异的旋转,贴着草皮,慢悠悠地滚向角旗区。像个迷路的孩子,离球门差了十万八千里。
画面定格在我抱头、闭眼、一脸“我TM干了什么”的蠢样。背景是客队看台球迷瞬间点燃的狂喜,还有我们那片死寂的蓝色方阵。
评论区堪称足球梗的狂欢节。
“蚌埠住了家人们!玉皇大帝今天下凡体验人间疾苦,一脚把offer踢进电子厂流水线了?”
“科学养‘王’?浙江队这波在大气层!先捧上天,再送进厂,闭环了属于是!”
“这射门,我奶奶拄拐都比你踢得正!建议严查,是不是买了?”
“@浙江FC 教练组,懂点事,下一场让玉皇大帝去U19冷静冷静吧,中超这‘滕哈格时间’(注1)不适合他!”
“玉皇大帝?批皇大帝!批发的失误!电子厂右转,王师傅,你的工位在焊锡车间三号线!”
汗珠顺着眉骨流进眼角,杀得生疼。我狠狠抹了一把脸,指尖冰凉。玉皇大帝?这外号刚出来时,我还挺得意。亚少赛MVP、U19联赛大杀四方,顶着“国少核心”的光环升上一队,季前热身赛连场破门,飘逸灵动,媒体一通吹,“浙省梅西”、“左路天尊”。不知哪个有才的球迷在弹幕里刷了句“这技术,玉皇大帝看了都得递烟!” 配上我那张因为年纪小还带着点婴儿肥、却总喜欢在进球后冷着脸不庆祝的臭屁照片,迅速火出圈。
现在好了,“玉皇大帝”成了个巨大的、讽刺的靶子。一次失误,足够把之前所有的高管钉上耻辱柱。
门“哐当”一声被推开,带进一股球场草皮被疯狂踩踏后的草腥味。助教老吴黑着脸探进头,目光刀子似的刮过我:“王钰栋!发什么呆?冲澡!教练组等着开会!” 声音硬邦邦,砸在瓷砖墙上带着回音。
我“嗯”了一声,没动。手机又震了一下,是死党李响,青年队的,发来个短视频链接,标题劲爆:《深度解析:王钰栋为何昙花一现?技术短板还是心态崩溃?》。配文:“栋子,别理那些SB!这‘懂球帝’纯属放屁!下一场干回来!”
我扯了扯嘴角,想笑,没笑出来。手指无意识地划着屏幕,那些恶毒的、调侃的、恨铁不成钢的字眼流水一样淌过眼底。心底那点刚升上来的火气,被一种更深沉的东西压了下去。不是委屈,是憋屈。像胸口塞满了浸透水的海绵,沉甸甸,透不过气。
他们懂什么?他们知道在舟山那个海风咸腥、冬天冻死人的小球场,为了一个停球练到脚趾磨出血泡是什么滋味吗?知道在国少集训基地,被更壮更快的对手一次次撞翻、铲飞,晚上躲在被子里疼得偷偷吸鼻子,第二天还得咬着牙爬起来的感觉吗?亚少赛决赛,加时赛最后几分钟,我抽筋倒地,硬是拖着一条腿爬起来,用脚尖把那个该死的决胜球捅进去的时候,他们又在哪?
现在,就因为我一个球没踢进,我就该去电子厂焊电路板了?
“呵……”一声冷笑终于从我喉咙里挤出来,在空旷的更衣室里显得格外突兀。我把手机屏幕摁灭,狠狠丢进储物柜深处。金属柜门发出“哐”一声巨响。
电子厂?行啊。但在这之前,老子得先把这身绿皮(浙江队主场球衣颜色)穿出个人样来!让你们这帮敲键盘的看看,亚少赛那个MVP,是不是特么的水货!
(二)
热水从头顶浇下来,烫得皮肤发红,却怎么也冲不散骨头缝里的那股寒意和肌肉深处传来的疲惫。镜子里的脸挂着水珠,嘴唇紧抿,眼下带着明显的青黑。18岁的年纪,本该是最肆无忌惮挥霍精力的时光,可连续一周双赛的强度,像沉重的磨盘,一点点碾磨着年轻的锐气。尤其是左边锋这个位置,每一次冲刺、每一次急停变向、每一次强行超车,都在疯狂透支着大腿后侧和小腿的肌肉纤维。感觉身体像被掏空,又强行塞回了一些沉重的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