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吓得连连求饶:“是刘管事让俺们干的!他说要是试种成功,就没人给他送好处了!”
人群哗然,几个之前被刘坤欺压过的农户站出来,控诉他的恶行:“俺家的田被浓水污染,找他理论,被他的打手赶出来!”“他收粮压价,还逼俺们买他的劣质种子!”
这时,李乡绅带着几个家丁赶来,刚要开口,陈默从人群后走出,手里拿着一本账册:“李乡绅,这是刘坤给你的‘好处费’记录,还有你包庇他排污的证据,知府大人已经知道了,你想替他顶罪吗?”
李乡绅脸色煞白,看着账册上的签名,腿一软差点跪下:“乔主事,俺错了!俺再也不敢包庇他了!刘坤的事,俺全交代!”
没等众人反应,赵虎带着护院押着刘坤赶来——原来陈默早就联系了府衙,刘坤刚想逃跑,就被堵了个正着。刘坤看着眼前的阵仗,知道大势已去,瘫在地上。
试种田的成功和刘坤的落网,彻底打消了农户们的顾虑。田老栓拿着迷你耧车,在自己的坡地里试种,双铧轻松划破板结土,小铁犁把碎石推到田边,引得农户们纷纷围上来:“田老爹,让俺试试!”“这耧车真轻巧,俺家的小梯田正好用!”
苏婉的固土膏和脱煤剂成了“香饽饽”,农户们提着陶罐排队来要,田老栓的老伴自告奋勇,教大家熬制:“紫穗槐叶要嫩的,糯米浆得熬到起黏,火候不能大……”
王月瑶和铁匠铺达成协议,批量制作迷你耧车,每具只收成本价,互助会补贴一成,农户们花两文钱就能租来用。“咱们还得改改脱煤剂的熬制工具,”她对苏婉道,“用小陶罐熬太慢,我让铁匠做了大铁锅,一次能熬十斤,够二十亩田用。”
晌午,田老栓在自家院子摆了午饭。糙米饭、炒紫穗槐芽、煤渣灰改良土种的萝卜,虽然简单,却吃得格外香。“乔主事,”田老栓给乔郓夹了块萝卜,“脆甜!这土以前种啥都苦,现在终于能种出好东西了!”
乔郓咬了口萝卜,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苏婉递过一碗清热的菊花茶,里面放了点脱煤剂熬剩下的石膏粉,能解煤烟的燥气:“博山的紫穗槐长得快,等长到半人高,就能割下来做绿肥,还能编筐子卖钱,给农户多份收入。”
陈默捻着胡须,看着院外忙碌的农户,对乔郓道:“刘坤落网,博山的推广就顺了。下一步可以搞‘坡地立体种植’,低处种麦,高处种紫穗槐,沟里种水生作物,既能固土,又能增收。邻县淄川也是煤区,情况和博山类似,可以让田老栓带着经验过去,农户帮农户,更容易被接受。”
林砚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我算了算,固土膏和脱煤剂的成本很低,每户每年只需花十文钱,就能改良一亩地,再加上迷你耧车省的人工,农户每亩能增收百文以上。”
傍晚,夕阳把博山的坡地染成金红色。紫穗槐苗在坡边挺立,像一道绿色的屏障;试田里的麦苗随风摇曳,透着勃勃生机;截污沟里的清水潺潺流淌,偶尔有小鱼游过。乔郓和团队坐在田埂上,看着农户们推着迷你耧车穿梭在梯田里,孩子们在紫穗槐苗间追逐,手里拿着用煤渣捏的小动物。
“明天我和田老栓去淄川看看,”乔郓对众人道,“陈先生和林砚留在博山,盯着刘坤的审讯和立体种植的规划;苏婉,你把固土膏、脱煤剂的配方和紫穗槐种植技巧,整理成图文手册,让田老栓带过去;王月瑶,你留在博山,指导铁匠铺赶制迷你耧车,等淄川那边确定要推广,再带工具过去。”
苏婉从药箱里拿出一个布包,递给乔郓:“里面是浓缩版的固土膏和防蚊药包,淄川的坡更陡,固土膏用得上。还有这个——”她递过一小包紫穗槐种子,“让淄川的农户先育苗,等雨季来之前种上,能防滑坡。”
王月瑶也递过一个迷你耧车的模型:“给淄川的乡绅看看,这是咱们在博山的成果,比说再多话都管用。要是他们有特殊的田情,我再远程改图纸。”
乔郓接过布包和模型,指尖触到模型上光滑的铁铧,心里满是踏实。远处的煤矿烟囱里,黑烟已经很淡了,截污沟起了作用,田埂上的煤灰也渐渐被新长出的青草覆盖。农户们的歌声传来,是改编的博山小调,唱的是“绿槐护坡地,新耧种良田”。
夜色渐浓,田埂边的灯笼亮了起来。乔郓看着身边的伙伴,苏婉在整理草药手册,王月瑶在和铁匠讨论耧车改进,陈默在和田老栓商量淄川的行程,林砚在核对明天的物资清单,赵虎在远处巡逻,身影沉稳。虽然淄川的推广还需费心,但看着博山这片从“煤渣坡”变“绿梯田”的土地,感受着团队的默契与农户的信任,他知道,只要脚步不停,用心对待每一寸土地,再难的困境,也能开出希望的花。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