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巷的晨雾还没散尽,青石板路上就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苏晚和林晓拎着装满西安皮影、秦绣材料的行李箱,刚走到记忆馆门口,就被一阵欢快的笑声围住——夏冉带着几个大学生举着“欢迎回家”的剪纸横幅,孙爷爷、张奶奶、吴叔也站在门口,手里分别拿着绣好的“南北合璧”香囊、剪好的西安皮影纹样剪纸、刻着秦绣花纹的月饼模具。
“可算把你们盼回来了!”吴叔接过行李箱,掀开盖子就看到里面码得整齐的驴皮影坯子,眼睛一亮,“这皮影坯子质感真好,回头我琢磨着在点心包装盒上印皮影纹样,肯定受欢迎。”
张奶奶则拿起一块秦绣丝线,对着晨光看了看:“这丝线颜色正,比咱们常用的粗些,适合绣西安城墙那样的大气纹样,下次我剪剪纸时,也用这颜色试试。”
孙爷爷最关心刘阿姨的绣品,拉着苏晚问个不停:“刘丫头的‘南北合璧’绣完了?什么时候能寄过来?我这香囊还有最后几针,正好能凑成一套放进元宇宙馆。”
“刘阿姨说这两天就寄,还说等‘非遗手艺人联盟’启动会,她要亲自来梧桐巷,跟您请教刺绣针法呢。”苏晚笑着回答,一边拿出从西安带回来的皮影书签分给大家,“周师傅特意让我们带这些给大家,说以后要多跟梧桐巷的手艺人交流。”
几人正说着,市文化馆的王馆长匆匆走来,手里拿着一张展览流程表:“苏晚啊,‘非遗与生活’展明天就要开展了,今天最后一天布置,你们快看看还有什么要调整的。对了,明天的剪彩仪式,咱们邀请了市里的领导和几家媒体,还有不少游客已经预约了,可得把场面撑起来。”
“您放心,展品都准备好了,昨天夏冉已经跟大学生们把刺绣抱枕、剪纸窗花、贝雕摆件都摆好了,元宇宙体验区也调试完毕,游客扫码就能在虚拟场景里逛展。”苏晚接过流程表,快速扫了一眼,“就是有个小事想跟您商量,我们想在展览现场设个‘非遗手艺人联盟’报名点,邀请来参观的手艺人加入,您看行吗?”
“当然行!”王馆长立刻点头,“咱们就是要让更多手艺人聚在一起,把非遗传承做好。我这就让人在门口加个报名台,再挂个联盟章程的展板。”
当天下午,记忆馆里热闹非凡。夏冉带着大学生们整理西安带回的非遗材料,把皮影坯子、秦绣丝线分类装盒,贴上标签;林晓则忙着更新元宇宙馆,将刘阿姨的秦绣作品、周师傅的老皮影扫描建模,新增“西安非遗专区”,还在“手艺人直播间”里添加了西安皮影教学的预约通道;苏晚和孙爷爷、张奶奶、吴叔一起,商量“非遗手艺人联盟”启动会的流程——邀请各地手艺人、确定会议主题、准备联盟章程,每一项都讨论得格外认真。
“联盟章程里得加上‘资源共享’这一条,比如谁有好的材料渠道,谁想找合作方,都能在平台上发布。”吴叔一边揉着面团,准备明天展览要用的迷你月饼,一边说道,“我还想在章程里加个‘手艺传承’条款,鼓励老手艺人带徒弟,咱们梧桐巷可以提供场地和材料支持。”
张奶奶放下手里的剪纸剪刀,补充道:“我觉得还得有‘创新鼓励’,比如谁设计了新的非遗文创产品,联盟可以帮忙推广,还能申请补贴。四川的剪纸老艺人不是想教孩子们剪蜀绣生肖吗?联盟可以帮他联系学校,提供教学材料。”
孙爷爷连连点头:“说得对!咱们联盟不仅要让手艺人聚在一起,更要帮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洞头的陈师傅,他的贝雕原料最近不好找,咱们可以在联盟里问问有没有人有渠道,互相帮衬着,手艺才能传得远。”
苏晚把大家的想法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又补充道:“我还想在联盟里设个‘非遗故事库’,让每个手艺人都把自己的手艺故事写下来,或者录成视频,放进元宇宙馆和展览现场,让游客不仅能看手艺,还能听故事,这样非遗才更有温度。”
林晓刚好调试完元宇宙馆,听到这话立刻接话:“我可以在联盟线上平台加个‘故事库’板块,手艺人随时能上传内容,还能生成二维码,贴在展品旁边,游客扫码就能看。对了,昨天我跟四川的剪纸老艺人视频,他说已经买好了来梧桐巷的车票,后天就能到,还带了蜀绣剪纸的教学底稿,想在展览上教游客剪。”
“那可太好了!”夏冉兴奋地说,“我这就把四川老艺人的教学安排进展览流程,明天下午设个‘蜀绣剪纸体验课’,再准备些彩笔和卡纸,让游客剪完能带回家。”
忙碌间,夕阳渐渐西斜,忆槐亭旁的红灯笼被一一点亮,与元宇宙馆里闪烁的虚拟灯光交相辉映。林晓打开元宇宙馆的后台,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你们看,‘西安非遗专区’刚上线,访问量就突破五万了,好多游客留言说想来梧桐巷看展,还有人问‘非遗手艺人联盟’怎么加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