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笔迹里的旧人痕
把商人押到后堂时,王鸿绪注意到假票的密押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八个字写得规规矩矩,却在 “荒” 字的最后一笔带了个小弯钩 —— 这笔法他见过,去年整理范家旧账时,有本茶帮的流水账,账房先生写的 “荒” 字就带这弯钩,说是小时候练毛笔时养成的习惯。
“把平遥分号的旧账取来。” 王鸿绪让伙计去翻箱子,那里存着康熙四十年以后的范家账册,是当年抄没时特意留下的。老周捧着本泛黄的账册回来,翻开其中一页,茶帮采买茶砖的记录赫然在目,“荒” 字的弯钩和假票上的一模一样。
“是范家的账房!” 老周的声音发颤,“这姓吴的账房当年在太原管过茶税,后来范家倒了,他就没了踪影,没想到还在干这事。” 王鸿绪摸着假票上的笔迹,突然发现个更蹊跷的地方 —— 密押诗里的 “辰宿列张” 四个字没被改动,还是原文,而自家票号的真票早改成了 “辰宿列晋”。
这就怪了。范家的人不可能不知道票号改了密押,除非是当年没参与后期事务的旧人。王鸿绪想起之前设计的《千字文》密码,改 “辰宿列张” 为 “辰宿列晋” 是核心暗号,只有新账房才知道,旧人怕是还记着老版本。
“去查太原的旧茶行。” 王鸿绪对伙计说,“姓吴的账房肯定藏在当年范家的地盘里,尤其是那些还卖老茶砖的铺子 —— 他得靠仿票换银子,总得有个窝点。” 他把假票折好放进怀里,纸面的粗糙感像在提醒他,这不是普通的仿造,是冲着密码来的。
四、危机中的信任涨
消息传得比茶烟还快。不到午时,太原府的商户们都知道 “汇通海” 验出了假票,还当众教大伙辨认真假。有个刚从西安来的粮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拿来汇票,验过之后非要多存五百两:“有这法子在,我把家产都存进来都放心!”
王鸿绪让伙计在门口搭了个木台,摆上真假票样和验票工具,让老周守着给人讲解。老周原是平遥票号的伙计,去年还怕担责任,现在却讲得眉飞色舞,手里的磁石吸着真票的边角,像在表演什么绝活。
“王掌柜这招高啊!” 李掌柜提着两包新茶来道谢,“本来还有人说你们票号靠不住,经这事儿一闹,现在满城的商户都想把银子存进来,说是比自家地窖还安全。” 他指着街上,“你看,刚才还有人在布告栏抄验票的法子呢。”
王鸿绪往街上看,果然有个书生模样的人在抄告示,笔尖蘸着的墨汁在阳光下泛出点红光 —— 是掺了胭脂虫红的,看来是哪家商户的账房,想把验票法记下来。他突然想起早年的茶香爆竹,当年用一场意外的爆竹让茶砖名声大噪,现在这场假票风波,倒像是把票号的名声炸得更响了。
后堂突然传来喧哗,老周慌慌张张跑进来:“掌柜的!那送假票的商人自尽了!” 王鸿绪冲到后堂,看见那商人趴在桌上,嘴角流着黑血,手边的茶碗里还剩小半口 —— 是掺了砒霜的浓茶。他手里攥着半张纸,上面用指甲刻着个 “吴” 字。
“晚了一步。” 王鸿绪捏着那半张纸,纸边的毛茬里沾着点铜绿,是范家旧茶砖上的铜箍锈。这商人肯定只是个幌子,真正的吴账房还藏在暗处,送假票来或许不是为了兑银,是想试探票号的验票手段。
五、灯下的笔迹追
深夜的分号里,王鸿绪把假票和范家旧账册并放在灯下。烛火晃动中,两个 “荒” 字的弯钩像两只眼睛盯着他,连起笔时的停顿都一模一样。老周捧着砚台进来,磨的墨里掺了点茶汁 —— 这是辨认真迹的法子,真墨掺茶汁会发乌,假墨会发灰。
“你看这密押诗的墨色,” 王鸿绪用指尖蘸了点茶水,点在假票的 “辰” 字上,墨色果然发灰,“范家的旧账用的是松烟墨混桐油,遇茶水会发乌,这假票用的是普通松烟墨,没掺桐油。” 他突然明白,吴账房虽然记得笔迹,却忘了范家账房的独门墨法。
更蹊跷的是 “辰宿列张” 四个字。王鸿绪在真票上改的是 “辰宿列晋”,这处改动只有票号的核心掌柜知道,吴账房没改,说明他接触不到票号的核心信息,只能照着早年的《千字文》抄。可他怎么会有当年的密押诗?除非范家当年就抄过票号的密码本。
“去查康熙四十年以后的账房名单。” 王鸿绪对老周说,“特别是在平遥学过账的,吴账房既然能模仿笔迹,肯定在范家账房待过,说不定还跟过茶帮的商队。” 他想起之前的兑付凭证,上面的铜绿和假票的铜绿成分一样,都是范家旧茶砖的铜箍锈,这绝非巧合。
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三更了。王鸿绪把假票锁进铁盒,突然发现票角有个极小的针眼,像用细针戳的 —— 是范家的暗号,不同的针数代表不同的意思,这个针眼位置,对应着太原府的西巷,那里曾是范家茶帮的据点。
“明天去西巷看看。” 王鸿绪吹灭烛火,月光从窗棂漏进来,在假票上投下细长的影子,像根引线。他摸了摸怀里的磁石,冰冷的石头贴着心口,像在提醒他:吴账房送假票来,或许是个圈套,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
分号的更夫换岗时,王鸿绪听见院墙外有轻微的响动。他往墙角看,有片梧桐叶被人用针钉在墙上,叶面上用墨写着个 “张” 字 —— 是 “辰宿列张” 的 “张”,像在说 “我知道你在查”。
这场假票风波,才刚刚开始。吴账房的笔迹像条引线,一头牵着范家的旧势力,一头连着票号的新规矩,而那没被改动的 “辰宿列张”,说不定就是引爆下一场风波的火星。王鸿绪把磁石往铁盒上一贴,听着细微的 “咔嗒” 声,突然觉得这石头比任何刀枪都管用 —— 至少能看清暗处的敌人藏在哪。
喜欢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