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总号的金匾亮 —— 道光二十四年夏】
平遥总号的天井里,22 块盐晶账簿在日头下排得像道银墙。王云锦站在 “汇通天下” 金匾下,手里攥着卷三蚕丝织就的令书,银线在光下泛着冷蓝 —— 每根线都掺了磁粉,轻轻一贴磁石,就能显出 “守银” 二字。22 家晋商票号的掌柜围着案几,有的摸着账簿上的盐晶字,有的往令书的银线上哈气,没人说话,却都知道这不是普通的聚会 —— 丽如银行、范氏余党、伍秉鉴的联盟还没散,晋商的银路,得靠抱团才能守住。
“上个月协同庆票号被丽如银行逼兑洋券,” 王云锦把令书往案上展,三蚕丝的纹路里嵌着各家票号的暗记,“若不是西安分号连夜调银,他们的银库就空了。” 他往 22 个银箱指,每个箱子上都刻着票号的名号,“从今天起,每家每月储备十万两足色银,盐晶账簿记清数目,磁石验过才能入库 —— 少一两,就按令书罚。”
首当其冲的协同庆掌柜张福堂,往银箱里塞了块足色银,磁石一贴,什么都没吸住:“我协同庆认!” 他往令书上盖盐晶印,印泥里掺了自家票号的铜粉,“谁要是敢兑洋券,我第一个断他的银!”
有的掌柜却犯了难,大德通的李掌柜皱着眉:“十万两不是小数,我号里刚调了五万两去上海,怕是凑不齐……” 话没说完,王云锦就往他手里塞了张盐晶借条:“平遥总号先借你五万,下月还,不算利息。” 他往令书的银线上指,“咱们是晋商,不是散沙,得互相帮衬。”
一、票号聚的守银议
辰时的日头爬过金匾,22 家掌柜的讨论声渐渐热烈。有的说要派人去漠北采盐,保证盐晶账簿的纯度;有的提议统一磁石标准,免得验银时出岔子;还有的担心伍秉鉴和丽如银行搞破坏,要加派人手守银库。
“我提议,” 王云锦往令书上添了条,“每家票号的银库都装‘盐晶报警器’,” 他往案上摆了个小铜盒,里面嵌着盐晶片,“银一旦掺铅,晶片就变紫;有人偷银,盒子就响。” 他往铜盒里放了块伍记银,晶片立刻泛紫,“这是西安分号新做的,各家都能领一套。”
李茂抱着盐晶账簿,挨家登记:“协同庆十万两,大德通十万两……” 他往账簿上盖磁石印,每家的印都不一样,协同庆是双驼纹,大德通是晋字,“记清楚了,每月初一验银,少了的,22 家一起查。”
赵诚正往令书的银线上缠三蚕丝,每缠一圈就盖个小印:“这线掺了 22 家的磁粉,” 他往磁石上贴,银线显出 22 个小点点,“少一个点,就知道哪家没盖章。” 他往金匾的方向看,“藏在这里最安全,和老掌柜当年的盐晶刻字作伴。”
突然有个掌柜指着令书的角落:“这里怎么有根灰线?” 他往上面哈气,线没变色 —— 是普通蚕丝,不是三蚕丝。王云锦赶紧让人检查,发现是织令书时不小心混进去的,赶紧换了线:“令书不能有半点差池,不然被人钻了空子,咱们 22 家都得遭殃。”
二、守银令的签订式
巳时的总号里,香案摆了起来,22 支香在铜炉里燃着,烟味混着盐晶的味,在空气里凝成股庄重的气。王云锦举起令书,三蚕丝在光下闪得像银带,银线里的磁粉泛着暗蓝:“我‘汇通海’承诺,每月储备十万两足色银,绝不兑洋券,若违此令,愿摘金匾!”
22 家掌柜跟着举拳,声音震得梁上的灰尘往下掉:“愿守银!不兑洋券!” 他们挨个往令书上盖盐晶印,有的用铜印,有的用木印,印泥里都掺了自家票号的独门东西 —— 有的加了茶汁,有的加了铜粉,只有 22 家的印凑齐,令书才算生效。
张福堂盖印时,手微微发颤 —— 上次被逼兑洋券的事还没忘,他往令书上贴了块小磁石,银线立刻显出 “协同庆” 三个字:“我号里的银,每天都用磁石验,” 他往银箱里指,“连伙计的钥匙都嵌了盐晶,不是自己人,开不了库门。”
李掌柜盖完印,往令书的银线上摸:“这线真结实,” 他往磁石上贴,“就算被人偷了,也能凭着磁粉找回来。” 他往平遥的方向看,“有这令书在,咱们晋商的银路,谁也断不了!”
王云锦把令书往金匾后塞,那里有个暗格,正好能放下。他往暗格里洒了点盐晶粉:“谁要是想偷令书,” 他往上面贴磁石,粉显出个 “盗” 字,“一进门就知道。” 他往 22 家掌柜手里塞了块磁石钥匙,“要取令书,得 22 把钥匙一起开,少一把都不行。”
三、令书防的多门术
午时的阳光把令书照得透亮,王云锦让人用各种法子验令书。先用磁石贴,银线显出 22 个点;再用盐水浇,盐晶印变紫;最后用西洋透骨镜照,银线里的磁粉像串小星 —— 这是赵诚从上海带来的新玩意,能看透蚕丝里的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