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货站的晨光里 —— 光绪三十年春】
刚经历过洋行挑衅的太原货站,本应沉浸在试运成功的喜悦里,却被一阵 “叮叮当当” 的凿击声搅得人心惶惶。王昭临带着新掌柜赵小山来检查货柜,远远就看见几个身影围着 “王氏货柜” 的车轮忙活,走近一看,心瞬间沉了下去 —— 是王德昌的贴身伙计,正拿着凿子,狠狠刮着轮毂上的 “Universal Bank” 英文刻字!
“住手!” 王昭临快步冲过去,一把夺下伙计手里的凿子。轮毂上的英文已经被刮得残缺不全,“Universal” 的 “U” 字缺了一半,“Bank” 的 “k” 字只剩个残边,露出底下的青砖底色,像块好端端的玉被划了道疤。
“少东家,是王掌柜让我们干的!” 伙计吓得往后缩,“王掌柜说,晋商的货柜刻洋字,是给祖宗丢脸,必须刮掉!” 话音刚落,王德昌就从货站的茶摊后走出来,手里拄着根红木拐杖,脸色铁青:“昭临,我劝你别拦着,这洋字留着,早晚坏了晋商的根基!”
一、凿字刮的冲突爆
辰时的日头越升越高,货站的商客和伙计都围了过来,有的劝 “有话好好说”,有的小声议论 “老掌柜太固执”。王昭临握着凿子,指着眼眶发红的赵小山:“小山刚学会认这几个英文,昨天还跟我说,以后能靠它跟洋商打交道,你现在刮了,让他怎么跟洋商介绍咱们的货柜?”
王德昌却不为所动,拐杖往地上一顿:“跟洋商打交道,靠的是晋商的‘信’,不是洋字!” 他指着货柜车头的关公旗,“你看这关公像,是咱们的神;这双驼纹,是咱们的根;唯独这洋字,是外人的东西,留着就是忘本!”
“忘本?” 王昭临突然笑了,把凿子往地上一扔,“王掌柜,您还记得前卷总号的‘中华银券’吗?太爷爷当年印银券,既用了盐晶防伪,又印了‘晋商汇通’的英文,难道也是忘本?”
这话戳中了王德昌的软肋 —— 他年轻时曾帮着王宪武管过银券,知道 “中华银券” 的英文是为了方便洋商兑换。可他嘴硬:“那是银券,要跟洋商换银子;这是货柜,是运咱们晋商的茶,不一样!”
周围的老掌柜也跟着附和:“是啊少东家,货柜上刻洋字,确实不好看,老百姓也不认!” 王昭临没急着反驳,转身对赵小山说:“去把汇丰银行的宣传单拿来,再把总号的‘中华银券’样本带来,咱们开个‘译名辩论会’,让大家都说说,洋字到底该不该留!”
二、辩论会的桥根论
巳时的货站空地上,临时搭起个简易台子,王昭临把汇丰银行的宣传单和 “中华银券” 样本摊在台上。宣传单上,“汇丰银行” 四个中文大字格外醒目,下面还印着英文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银券样本上,盐晶水写的 “晋商汇通” 旁边,果然有行细小的英文 “Shanxi Merchants Universal Exchange”。
“各位掌柜、伙计,” 王昭临站在台上,声音洪亮,“咱们先看汇丰的宣传单 —— 洋行在咱们中国做生意,都愿意用中文当招牌,为啥?因为中文是桥,能让老百姓认;英文是根,能让洋总行认。”
他指着银券样本:“太爷爷当年印银券加英文,也是这个理 —— 英文是桥,能让洋商认咱们的银券;盐晶和双驼纹是根,能让咱们晋商认自己的本。现在货柜刻‘Universal Bank’,不是丢根,是搭座桥,让洋商知道,这是晋商的货柜,是讲诚信、有实力的货柜!”
王德昌站在台下,脸色有点难看,却还是嘴硬:“就算是桥,也不该用洋字当桥!咱们晋商的桥,该用茶砖、用磁石,不是洋字!”
“王掌柜说得对,茶砖和磁石是咱们的桥,” 王昭临笑着点头,从怀里掏出块改良磁石,往货柜的关公像上贴,“可这桥只能通到国内的商帮,通不到国外的洋行。咱们的茶要卖到恰克图、卖到英国,就得有洋商能认的桥,这‘Universal Bank’就是桥,桥通了,根还在 —— 您看这货柜,关公像没丢,双驼纹没丢,盐晶防伪没丢,哪样不是晋商的本?”
台下的年轻掌柜和伙计们都鼓掌:“少东家说得对!桥通天下,根还在晋!” 有几个中立的老掌柜也点头:“确实是这个理,总不能让洋商来认咱们的茶砖,得让他们先认咱们的招牌。”
三、汇丰例的反问击
午时的辩论会,气氛越来越热烈。王昭临突然举起汇丰的宣传单,问王德昌:“王掌柜,您看这‘汇丰’二字,是洋行的中文译名,洋行能融咱们的中文当招牌,为啥咱们晋商不能融洋文当桥?难道洋行融中文是聪明,咱们晋商融洋文就是忘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