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一出,所有人都懵了。
“等一下,源能……这个名字好耳熟。”
“我想起来了!不就是那个搞出了合金的源能工业吗?!”
“卧槽!怎么突然变成集团了?还把保钢、山钢、武钢都给吃了?”
“不是吃,是资产重组!但这也太吓人了吧!”
起初只是股民圈的狂欢。
很快,财经媒体、科技爱好者、军事论坛,甚至吃瓜群众都闻风而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挖这家突然浮出水面的“源能材料集团”。
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
“兄弟们,我给你们盘了一下,都坐稳了,别吓着!”
一个财经大V很快发布了一篇分析文章。
“新成立的源能材料集团,股东列表简直闪瞎我的狗眼!”
“第一大股东,源能工业,创始人康临,持股比例未知,但绝对是核心!”
“第二梯队,龙跃基金、炎华投资!
看见这两个名字,你们应该就懂了,这是国家队亲自下场!”
“第三梯队,宝阁集团、华海矿业!国内钢铁和矿业的两大巨头!”
“然后,就是通过资产置换入股的保钢股份等一系列公司……”
“这他妈哪里是公司重组,这简直是召唤神龙啊!”
评论区里,网友们的惊叹汇成了一片数据的海洋。
“有人算出来了吗?这个新集团的总资产有多少?”
“刚有会计师事务所的朋友估算了一下。
不算‘龙鳞’合金这种无法估价的无形资产。
光是并入的这些钢铁和矿业资产,总值就超过了九千亿!”
“九千亿……我连九千块都没有……”
“九千亿算个屁!你们看到产能了吗?
公告里说了,整合之后,源能材料集团的钢铁总产能,直接突破了四千万吨!”
“四千万吨是什么概念?
去年全世界钢铁产量排名前十的集团,守门员也就这个数!
源能材料集团,一夜之间,成了世界级的钢铁巨无霸!”
“我的妈呀,这也太魔幻了!”
起初的震惊过后,更深的疑惑涌上了所有人的心头。
为什么要搞出这么大一个巨无霸?
之前不是传闻,源能工业接了一个七千亿的军工大单吗?
为了这个订单,至于搞出这么夸张的阵仗?
一个九千亿资产、年产四千万吨钢的庞然大物,就为了一个七千亿的订单?
这不合理。
用牛刀杀鸡也不是这么个杀法。
“我总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七千亿的订单虽然大,但绝对撑不起这么豪华的牌面。
国家队两大行业巨头,一起给一个私人公司抬轿子,图什么?”
“这背后,肯定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大棋!”
就在无数网友抓心挠肝,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一条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传出来的消息,突然引爆了全网。
“别猜了,内部消息,绝对保真!”
“源能材料集团这次重组,根本就不是为了国内那点订单!”
“他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过年之前,全球十几家顶级汽车公司的CEO和高管,都秘密到访了源能工业!”
“他们来干什么?谈判!”
“据说,源能工业拿出的新材料,性能碾压现在市面上的一切产品!
所有车企都疯了,抢着要下单!”
“这份超级订单的总金额,你们猜有多少?”
“一万亿!”
“美金!”
这条消息,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整个网络瞬间炸裂。
“一万亿……美金?!兄弟,你是不是多打了个万字?或者把单位搞错了?”
“你这消息比我看的玄幻小说都离谱!”
“吹牛逼也得讲基本法吧?
一万亿美金,比好多小国家的GDP都高了,买你点材料能花这么多钱?”
质疑声铺天盖地。
但很快,就有行业内的分析师站了出来。
“你们先别急着喷,我们来算一笔账。”
“全球一年汽车销量大概是八千万到九千万辆。
假设其中一半的中高端车型,未来都会采用源能的新材料。”
“每辆车在材料上增加一万到两万美金的成本,这个价格对于高端车来说,完全可以接受。”
“四千万辆,乘以一万美金,是多少?四千亿美金。这只是一年的量!”
“如果签的是长达数年的供货协议。
再加上其他工业领域的应用,总金额突破万亿美金,并非天方夜谭!”
“前提是,源能的新材料,真的有那么神!”
这番有理有据的分析,让无数网友从震惊转向了狂热的讨论。
“如果真是这样,那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为了吃下这笔史无前例的超级订单,必须把产能和体量做到极致!
所以才有了这次逆天的重组!”
“卧槽,那我们岂不是要卡全世界汽车产业的脖子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