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岸边的交割仪式落幕,后周大军的凯旋号角响彻江面。柴荣身着鎏金铠甲,立于旗舰船头,望着北岸连绵的城池与南岸臣服的南唐使节,眼中闪烁着统一天下的豪情。二征南唐历时半载,不仅收复江北全部领土,更逼降南唐改称江南国,后周疆域向南推进至长江一线,国力空前强盛。
班师途中,大军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献上粮食与酒水。江北各州已推行后周新政,减税放粮、修复农桑的举措深得民心,“柴天子万岁”的呼喊声此起彼伏。柴荣掀开车帘,看着沿途安居乐业的景象,心中感慨:“乱世之中,百姓所求不过温饱安宁,朕定当不负所托,早日一统中原,让天下再无战乱。”
抵达汴梁后,柴荣即刻召开庆功大典。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热烈。柴荣颁布旨意,论功行赏:
李重进攻克寿州、楚州,居功至伟,晋升为枢密使,赐黄金百两、封地千亩;
王环率领水师屡立奇功,平定南唐水师,晋升为水师大都督,掌管全国水师事务;
韩令坤连下扬州、海州,安抚百姓有功,晋升为殿前副都点检,赏白银千两;
刘仁赡归顺后坚守寿州,稳定江北局势,晋升为同平章事,仍守寿州,享受宰相待遇;
所有参战将士,军功积分加倍,阵亡将士家属赐良田五亩、抚恤金十贯,伤残将士由官府妥善安置。
封赏完毕,柴荣话锋一转,目光投向北方:“如今南唐已服,江南暂安,但北汉未灭,契丹仍占据燕云十六州,北方边境屡遭侵扰。朕意已决,休整三月,即刻北伐,先灭北汉,再收燕云,一统北方!”
朝堂之上一片赞同之声。经过二征南唐的胜利,众臣对柴荣的战略眼光与军事才能深信不疑,纷纷请战:“愿随陛下北伐,诛灭北汉,收复燕云,建功立业!”
柴荣当即下令,开始北伐筹备:
军事方面,命赵匡胤从北方边境调回主力,与李重进、韩令坤等人整编禁军,选拔精锐,演练北伐战术;王环率领水师沿运河北上,转运粮草与军械,保障后勤供应;
内政方面,命范质、冯道留守汴梁,统筹粮草调度与民生事务,确保后方稳定;郭荣前往江北各州,督导新政推行,征集粮草与兵源,为北伐提供支持;
情报方面,加大对北汉与契丹的渗透,刺探军情,策反北汉将领,瓦解其内部防线。
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汴梁城内一片忙碌景象。禁军将士日夜操练,铠甲铿锵,呐喊声震彻云霄;运河之上,满载粮草、武器的船只络绎不绝,帆影连天;北方边境,工匠们加紧加固城池,设置烽火台,做好迎战准备。
然而,就在北伐筹备有条不紊进行之际,北方边境传来急报:北汉皇帝刘钧得知后周将北伐,惶恐不安,再次派遣使者前往契丹,请求辽穆宗出兵援助。辽穆宗为了遏制后周扩张,答应出兵五万,进驻北汉边境,与北汉联军共同抵御后周北伐。
更令人警惕的是,情报部门发现,被契丹劫走的李从善,已接受辽穆宗的册封,成为“南唐王”。契丹派遣间谍护送李从善,企图从海路潜入江南,联络南唐旧部与不满后周的地方势力,发动叛乱,牵制后周北伐兵力。
柴荣接到急报后,在御书房召开紧急会议。李谷忧心道:“陛下,契丹出兵五万援助北汉,又派李从善潜入江南,显然是想南北夹击,牵制我军。若此时北伐,恐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不如暂缓北伐,先稳固江南,再图北方。”
赵匡胤则表示反对:“陛下,北汉国力衰弱,全靠契丹扶持。若我们暂缓北伐,给了北汉与契丹喘息之机,日后北伐必将更加艰难。不如兵分两路,一路由臣率领,北伐北汉,抵御契丹援军;另一路由王环率领水师,加强江南防御,搜捕李从善与契丹间谍,确保后方稳定。”
柴荣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北伐是实现统一大业的关键一步,绝不能轻易暂缓;但江南的隐患也不容忽视,若李从善成功潜入江南发动叛乱,后方不稳,北伐也将难以顺利推进。
经过反复权衡,柴荣做出决策:“北伐计划不变!赵匡胤率领十万禁军,为主力北伐军,兵分三路,围攻北汉都城太原,务必速战速决,在契丹援军全力抵达前攻克太原;王环率领水师留守江南,配合地方守军,严查海路与江道,务必活捉李从善,清除契丹间谍,稳定江南局势;李重进留守汴梁,统筹全局,随时准备支援南北战场。”
旨意下达后,赵匡胤即刻率领北伐军出征,兵分三路,向太原进发。王环则加强了江南的防御,水师沿长江与海路巡逻,严查过往船只,搜捕李从善与契丹间谍。
那么,赵匡胤的北伐军能否在契丹援军全力抵达前攻克太原,灭亡北汉?李从善能否成功潜入江南,联络旧部发动叛乱?契丹五万援军的战斗力如何,会对北伐军造成多大威胁?一场关乎中原统一与后周安危的北伐之战,已正式拉开序幕,而江南的暗流,也让这场大战充满了变数。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