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其发家史便不难发现其性巧媚,完全是靠投机取巧、阿谀逢迎方上的位,且一路官运亨通,简直可以写成一本“宦官之路”或“一代太监”的励志小说。
但甭说冯过不了解这个时空具体的人物事件,即便了解也不敢随意吐槽。虽说文人向来喜欢大放厥词,太祖也誓曰“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但他这细胳膊细腿的就没必要妄言时政了。
然而常伷要拖他下水,慢悠悠地问:“改之,你以为这‘九千战功’有多少水分?”
冯过“啊”了声,无辜的睁着眼睛,心下吐槽不已:要不要这么坑,我可啥都不知道哦。
“四成!”常伷面无表情的说:“叛军近百万?无稽之谈,荒谬至极。其中大多是无家可归的贫苦百姓,被裹挟着一路乱跑,真正拿兵刃作乱的顶多也就三五万。童贯率大军围剿,叛军且战且退。注意,不是溃败,而是有计划的战略线转移。杀叛军九千人?杀的尽是坠在最后无力躲藏的寻常百姓,手无寸铁,可不就等着引颈受戮。”
稍稍一顿,他接着说:“倒算不得是杀良冒功,谁让你们要跟着叛军乱窜呢,岂不正是自己作死?至于叛军的有生力量可是保存的好好的。看着吧,他童太傅想速战速决,调集兵力围攻杭州,想毕其功于一役……呵呵,别深陷泥潭就阿弥陀佛了。”
因为某大神数年时间都未写完的那本《Ⅹ婿》,其中是美化方腊的,冯过曾特意去查过相关资料,《宋史》载:腊之起,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峒逃出,倮而缢于林中者,由汤岩、椔岭八十五里间,九村山谷相望。
“戕”、“掠”、“缢”等字眼……史书或许因立场而主观褒贬,但方腊从起事到覆灭,前后不足一年时间,所到之处,烧杀劫掠,造成6州52县糜烂,二百万生灵涂炭,破坏性不可估量,这是真实的。
方腊来了,宋江还会远吗?
但这些与他真的远了些,方腊总不可能打到上饶来吧。就此事他特地咨询了深谙内情的世子爷。
“打到上饶?”常伷看白痴的般的乜冯过一眼,大手一挥,吧啦吧啦说了一通。
大致是说,朝阳王在信州经营百多年,早已将当地打造的刀枪不入、水火不侵。方腊胆敢来犯,就让他知道知道马王爷几只眼。若非不能擅离封地,否则早就带兵杀将过去,哪还轮得上姓童的在那上窜下跳的。
好吧,你是老大你说了算。
末了,世子殿下还告诫一二,让冯过别“不务正业”,要以学业为主,争取一次性过乡试,只有通过发解成了大会状、大春元,才能称为“老爷”,“孝廉公”雅不雅致?少年,得努力啊。成为举人老爷可是好处多多哦,既有资格参加于京城举行的“会试”,还正式拥有了做官资格。即使会试落第,也具备做官资格,可出任县丞或者主薄、教谕等知县的“佐贰官”,或者经人举荐直接出任知县。另外,还可免除其和家人徭役田粮,甚至免除挂靠在其名下田亩赋税的特权。一但中举,其父为(老)太爷,其人为老爷,其子为少爷,“一世中举,三世为爷”,光宗耀祖啊。
冯过表示虚心接受世子爷的关怀指点,并表态说会努力努力再努力绝不辜负世子爷的殷殷期盼……这些细节不重要,商业互捧罢了。总之,双方坐谈甚欢,其乐融融,彼此相看两不厌。
另外,世子爷对冯过捣鼓出来的“白蛇传”颇感兴趣,说想让家里戏班照葫芦画瓢的排演,就此告知冯过以表尊重。
冯过忙称这是自己的荣幸,世子爷不必多礼。
至于方腊之乱,就好比是一根搅屎棍,将大定搅得浑浊不堪,是为“朝天一棍”。
喜欢鼎定河山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鼎定河山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