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鼓响,东方既白。慕容嫣起身时,宫人已备好朝服。今日她择了一袭玄黑为底、金凤盘翔的礼袍,袍身以暗金线绣出凤凰于飞图,凤尾迤逦两丈有余,边缘缀着墨玉珠片,行走时如暗夜流星划过长空。
“陛下今日穿得这般庄重。”林臻为她系上赤金凤纹腰封,指尖不经意触到她微凉的手。
慕容嫣对镜正了正九凤衔珠冠,冠上东珠在晨光中流转着温润光泽:“祭天大典在即,朕要亲自查验祭坛布置。况且...”
她转身时拖尾扫过地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昨日雍王府之宴,让朕觉得该去太庙走走。”
銮驾出宫,仪仗肃穆。今日随行的除了凤羽卫,还有工部匠人与礼官。祭坛设于南郊,新修的铁路恰好从旁经过,传统祭台与现代铁轨形成奇妙对比。
工部尚书上前禀报:“陛下,祭台已按规制修缮完毕,铁路专为典礼暂停通行三日。”
慕容嫣颔首,目光却落在远处一群工匠身上:“那些是何人?”
“是雍王府派来协助的匠人。”礼官忙答,“雍王殿下说祭天大典关乎国运,特遣府中最好的工匠来帮忙。”
林臻与慕容嫣交换一个眼神,随即笑道:“雍王殿下有心了。正好我带了些新式测量仪器,可一同查验祭台稳固。”
查验过程中,慕容嫣特意行至祭台最高处。从这里俯瞰,可见铁路如黑色长龙蜿蜒远去,而祭台四周的工匠们正在加固栏杆。忽然,她注意到几个工匠袖口隐约露出刺青——那是一只展翅黑凤的图案。
“回宫。”慕容嫣忽然道,玄黑凤袍在风中猎猎作响,“传钦天监正使。”
钦天监正使匆匆入宫时,慕容嫣正在翻阅历代祭天记录。她已换上一袭朱红常服,袍上绣着暗金凤纹,少了几分威仪,多了几分凝重。
“正使请看这个。”她推过一本古籍,指尖点在一处记载,“弘昌三年祭天,台塌之祸。”
正使面色微变:“陛下,此乃钦天监秘档,您从何...”
“朕自有途径。”慕容嫣凤眸微抬,“朕只问你,当年祭台坍塌,真是意外?”
正使冷汗涔涔:“据记载,确是因连雨地基松动...”
“是吗?”慕容嫣轻抚袍上凤纹,“可朕听闻,当年负责祭台工程的,正是雍王府匠作监。”
正使扑通跪地:“陛下明鉴,此事已过二十余年...”
“起来吧。”慕容嫣淡淡道,“朕并非要追究往事。只是祭天大典在即,朕要你重新测算吉时,改在辰正三刻。”
正使大惊:“陛下!典礼吉时乃三月前既定,关乎国运...”
“正是关乎国运,才要更易。”慕容嫣语气不容置疑,“去吧。”
正使退下后,林臻从屏风后转出:“嫣儿怀疑他们要在祭台动手脚?”
慕容嫣指尖划过古籍上的记载:“弘昌三年,祭台坍塌,压死工匠三十余人。当时监工的雍王府匠作监,正是如今雍王府总管慕容德的父亲。”她忽然抬头,“夫君可还记得昨日佛堂后的声响?”
林臻神色一凛:“已命陆炳去查了。”
话音未落,陆炳求见。他风尘仆仆,显然一夜未眠:“陛下,臣夜探雍王府,发现佛堂密室实为兵器库。更可疑的是...”他压低声音,“臣在府后院发现新建的冰窖,远超日常用度。”
慕容嫣与林臻对视一眼:“果然用了冷藏车运冰。”
“还有一事。”陆炳呈上一枚箭簇,“这是在雍王府后巷发现的,似是匆忙中掉落。”
林臻接过箭簇,面色顿变:“这是北疆部落特有的狼牙箭,京城绝不该有。”
慕容嫣猛地起身,拖尾扫翻案上茶盏:“好个雍皇叔!竟敢私通外敌!”
当夜,慕容嫣密召心腹大臣。紫宸殿烛火通明,她换上一袭深青凤纹常服,如暗夜中蛰伏的凤凰。
“诸卿皆知祭天大典关乎国运。”她目光扫过众臣,“今有迹象表明,有人欲破坏大典。”
兵部尚书率先出声:“臣请增派禁军护卫祭坛!”
“不可。”林臻摇头,“打草惊蛇,反误大事。”
慕容嫣指尖轻叩凤椅扶手:“朕已有安排。陆炳,你带锦衣卫便衣埋伏祭坛四周。工部即刻以查验为名,暗中加固祭台关键处。礼部照常筹备,勿露痕迹。”
众臣领命而去后,慕容嫣独留林臻。她从暗格中取出一枚金凤令牌:“夫君,这是调动京畿新军的虎符。若祭坛有变,你可持此符调兵。”
林臻接过令牌,只觉沉重异常:“嫣儿早已准备?”
慕容嫣望向窗外月色:“朕登基那日,先帝曾言:凤栖梧桐,非为避风,而为迎风展翅。”她转身时,深青袍上的暗凤纹路在烛光下若隐若现,“这江山,朕不会让给任何人。”
与此同时,雍王府内正在密谋。慕容弘摊开祭坛图纸:“吉时已改为辰正三刻,我们的人要提前埋伏在此处。”
慕容璋却面露忧色:“二哥不觉得太过顺利?陛下突然更改吉时,莫非有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