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段珪劫持着少帝和陈留王,冒着烟火,连夜逃到北邙山。大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大作,人马追了上来,领头的是河南中部掾吏闵贡,他大声呼喊:“逆贼别跑!”张让见事情紧急,就投河自尽了。少帝与陈留王不知道情况,不敢大声说话,趴在河边的乱草之中。追赶的军马四处散开,不知道少帝在哪里。少帝与陈留王一直趴到四更,露水下来了,肚子也饿了,两人抱在一起哭泣,又怕被人发现,只能在草丛中低声啜泣。陈留王说:“这里不能久留,必须另寻活路。”于是两人把衣服系在一起,爬上了岸边,满地都是荆棘,黑暗之中,找不到路。正无可奈何的时候,忽然有千百只萤火虫成群结队地飞过来,光芒照亮了四周,而且只在少帝和陈留王面前飞舞。陈留王说:“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兄弟啊!”于是两人跟着萤火虫走,渐渐看到了路。走到五更,脚疼得走不动了,在山冈边看到一个草堆,少帝和陈留王就躺在草堆旁边。草堆前面有一座庄院,庄主当晚梦见两个红日坠落在庄后,惊醒后,披上衣服出门,四下张望,看到庄后草堆上红光冲天,急忙过去查看,原来是少帝和陈留王躺在草堆边。庄主问:“二位少年是谁家的孩子?”少帝不敢回答。陈留王指着少帝说:“这是当今皇帝,遭遇十常侍之乱,逃难到这里。我是皇弟陈留王。”庄主大吃一惊,连忙行礼说:“我是前朝司徒崔烈的弟弟崔毅。因为看到十常侍卖官鬻爵、嫉贤妒能,所以隐居在这里。”于是把少帝扶进庄里,跪着献上酒食。
闵贡追上段珪,抓住他问天子在哪里,段珪说:“已经在半路上走散了,不知道去了哪里。”闵贡于是杀了段珪,把他的首级挂在马脖子下面,分兵四散寻找,自己则独自骑着一匹马,沿路追寻。偶然来到崔毅的庄上,崔毅看到首级,询问情况,闵贡详细说了事情经过。崔毅带着闵贡去见少帝,君臣相见,痛哭流涕。闵贡说:“国家不能一日无君,请陛下回都城。”崔毅庄上只有一匹瘦马,准备给少帝骑,闵贡和陈留王共骑一匹马,离开庄院上路。没走三里,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等一行人,带着数百人马,迎接到了少帝的车驾,君臣都哭了。先派人把段珪的首级送到京城示众,另外换了好马给少帝和陈留王骑,簇拥着少帝返回京城。之前洛阳有小儿歌谣唱道:“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到这时果然应验了。
少帝车驾没走几里,忽然看见旌旗遮天蔽日,尘土漫天飞扬,一支人马迎面而来。百官大惊失色,少帝也十分惊恐。袁绍快马冲出去,询问是什么人。在绣旗的影子里,一员将领飞驰而出,厉声问道:“天子在哪里?”少帝吓得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来。陈留王勒住马,向前大声叱问:“来的是什么人?”董卓说:“我是西凉刺史董卓。”陈留王说:“你来是保驾的,还是来劫持圣驾的?”董卓回答说:“特地来保驾。”陈留王说:“既然是来保驾,天子就在这里,为什么不下马?”董卓大惊,慌忙下马,跪在路边。陈留王用言语抚慰董卓,从始至终,言辞得体。董卓暗自感到惊奇,这时就已经有了废立皇帝的想法。当天回到宫中,见到何太后,众人都痛哭流涕。清点宫中物品时,发现传国玉玺不见了。董卓把军队驻扎在城外,每天带着铁甲骑兵进入城中,在街市上横行霸道,百姓们惶惶不安。董卓出入宫廷,毫无顾忌。后军校尉鲍信来见袁绍,说董卓必定有谋反的心思,要赶紧除掉他。袁绍说:“朝廷刚刚安定,不能轻举妄动。”鲍信去见王允,也说了这件事。王允说:“暂且容我们商议一下。”鲍信便带领自己本部的军兵,前往泰山去了。
董卓设法招降引诱何进兄弟部下的士兵,将这些兵力全部收归自己掌控。他私下对李儒说:“我打算废掉现在的皇帝,改立陈留王,你觉得怎么样?”李儒回答道:“如今朝廷没有真正掌权的人,不在此时行动,拖久了恐怕会生变故。明天在温明园召集所有官员,向他们宣告废立之事。有不服从的就斩首,想要树立权威,就在今天了。”董卓听后十分高兴。
第二天,董卓大摆筵席,遍请公卿大臣。这些公卿都惧怕董卓的权势,谁敢不来。等百官到齐后,董卓才慢悠悠地来到园门下马,带着剑走进宴席。酒过几巡,董卓示意停下酒水和音乐,然后厉声说道:“我有一番话,各位官员安静听着。”众人都侧耳倾听。董卓接着说:“天子是万民之主,没有威严就不能供奉宗庙社稷。当今皇上性格懦弱,不如陈留王聪明好学,更适合继承皇位。我想废掉当今皇帝,改立陈留王,各位大臣觉得怎么样?”官员们听完,都吓得不敢出声。
这时,座上有一人猛地推开案几,直接站了起来,走到筵席前,大声喊道:“不行!不行!你是什么人,竟敢说出这样的大话?天子是先帝的嫡子,并没有什么过错,怎么能随意议论废立之事!你是想谋反吗?”董卓一看,原来是荆州刺史丁原。董卓愤怒地叱责道:“顺从我就能活命,违抗我只有死路一条!”说着就拔出佩剑,想要斩杀丁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