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秋雨连绵,一个月都没有停,平地积水有三尺深,运粮船从辽河口一直驶到襄平城下。魏兵都泡在水中,连站坐都不安稳。左都督裴景进帐报告说:“雨水不停,营中泥泞不堪,军队无法停留,请将营地转移到前面的山上。”司马懿愤怒地说:“捉拿公孙渊就在这几天了,怎么能移营?如果再有敢说移营的人,斩首!”裴景唯唯诺诺地退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右都督仇连又来报告说:“军士们被水困扰得很苦,恳请太尉将营地移到高处。”司马懿大怒道:“我的军令已经下达,你怎么敢故意违抗!”当即命令将仇连推出去斩首,并将首级悬挂在辕门外示众,于是军心为之震慑。
司马懿下令南寨的人马暂时后退二十里,放任城内的军民出城砍柴、放牧牛马。司马陈群问道:“以前太尉攻打上庸的时候,兵分八路,八天就赶到城下,于是生擒了孟达,立下大功。如今您带领四万兵马,从数千里外赶来,却不命令攻打城池,反而让军队长期驻扎在泥泞之中,还放任贼军出城砍柴放牧。我实在不明白太尉的用意是什么?”
司马懿笑着说:“你不了解兵法吗?以前孟达粮草多而兵力少,我们粮草少而兵力多,所以不能不速战。出其不意地突然进攻,才能取胜。如今辽兵多,我们兵少,贼军饥饿而我们粮草充足,何必费力强攻呢?正应当放任他们自行逃跑,然后趁机攻击。我现在放开一条路,不阻止他们砍柴放牧,就是要让他们自己逃跑。”陈群听后,对司马懿的谋略十分拜服。
于是,司马懿派人前往洛阳催运粮草。魏主曹睿上朝时,群臣都上奏说:“近日秋雨连绵,一个月都没停,人马疲惫不堪,可以召回司马懿,暂且罢兵。”曹睿说:“司马太尉善于用兵,能够临危应变,有很多良谋,捉拿公孙渊指日可待。你们何必担忧呢?”于是没有听从群臣的劝谏,派人将粮草运送到司马懿的军营前。
司马懿在营寨中,又过了几天,雨停天晴。当晚,司马懿走出帐外,仰观天文,忽然看见一颗星星,大如斗,流光有几丈长,从首山的东北方向,坠落在襄平的东南方向。各营的将士们见了,无不惊骇。
司马懿见了却大喜,对众将说:“五天之后,在星星坠落的地方必定能斩杀公孙渊。明天可以全力攻城。”
众将领命,第二天清晨,就带兵从四面将襄平城围住,他们修筑土山,挖掘地道,架起炮架,安装云梯,日夜不停地攻打,箭像急雨一样射入城中。
公孙渊在城中粮草耗尽,军民们只好宰杀牛马为食。众人心中怨恨,都没有了坚守的心思,甚至有人想斩杀公孙渊,献城归降。公孙渊听说后,十分惊恐忧虑,急忙命令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前往魏营请降。
两人从城上用绳子吊下来,向司马懿报告说:“请太尉后退二十里,我们君臣会亲自来投降。”司马懿大怒道:“公孙渊为什么不亲自来?实在是无理!”呵斥武士将两人推出去斩首,并将首级交给随从。
随从回去报告,公孙渊大惊失色,又派侍中卫演来到魏营。司马懿升帐,众将分列两边站立。卫演跪着前行,跪在帐下,禀告说:“希望太尉平息雷霆之怒。我们会在指定的日期先送世子公孙修作为人质,然后君臣自缚来降。”
司马懿说:“军事上的大事有五种情况:能战就战,不能战就守,不能守就逃,不能逃就降,不能降就死罢了!何必送儿子来做人质呢?”呵斥卫演回去向公孙渊报告。卫演抱头鼠窜地回去,将情况告诉了公孙渊。
公孙渊大惊,于是与儿子公孙修秘密商议妥当,挑选了一千人马,在当夜二更时分,打开南门,往东南方向逃走。公孙渊见一路上没有遇到阻拦,心中暗自高兴。
可还没走十里,忽然听到山上一声炮响,鼓角齐鸣,一支军队拦住了去路,中央正是司马懿,左边是司马师,右边是司马昭,二人大声喊道:“反贼休走!”公孙渊大惊,急忙拨转马头想寻找其他出路。
这时,胡遵的军队已经赶到,左边有夏侯霸、夏侯威,右边有张虎、乐綝,将公孙渊父子四人围得像铁桶一般。公孙渊父子无奈,只得下马投降。
司马懿骑在马上,对众将说:“我前夜丙寅日,看见大星落在此处,今夜壬申日就应验了。”众将纷纷称贺道:“太尉真是神机妙算啊!”
司马懿传令将公孙渊父子斩首,公孙渊父子就在对面被处死。随后,司马懿率领军队前往襄平,还没到城下时,胡遵已经带兵入城。城中的百姓焚香拜迎,魏兵全部进城。
司马懿坐在衙门里,将公孙渊的宗族以及参与谋反的官僚等人全部斩杀,共计七十多颗首级。他还出榜安民。有人告诉司马懿:“贾范、伦直苦苦劝谏公孙渊不可反叛,却都被公孙渊所杀。”司马懿于是为他们封墓,并厚待他们的子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