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出了门,打了个唿哨,飞到半空,捻起诀,念动真言,叫了一声 “唵净法界”,把城隍、土地、社令、真官,以及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与护教伽蓝等众神都召唤到空中。众神向他行礼说:“大圣,这么晚叫我们来,有什么急事?” 行者说:“如今我们路过比丘国,这国王无道,听信妖邪的话,要用小孩子的心肝做药引子,妄图长生不老。我师父非常不忍心,想要救这些孩子,除掉妖怪。所以老孙特地请各位施展神通,帮我把这城中各街坊人家鹅笼里的小孩子,连笼子一起摄到城外的山凹里,或者树林深处,收藏一两天,给他们些果子吃,别让他们饿着,还要暗中护持,别让他们受到惊吓啼哭。等我除掉妖怪,治理好国家,劝国王走上正道,临走的时候,再把孩子们送还给我。” 众神听了命令,立刻各自施展神通,按下云头。一时间,满城中阴风滚滚,惨雾漫漫:
阴风刮暗一天星,惨雾遮昏千里月。起初时,还荡荡悠悠;次后来,就轰轰烈烈。悠悠荡荡,各寻门户救孩童;烈烈轰轰,都看鹅笼援骨血。冷气侵人怎出头,寒威透体衣如铁。父母徒张皇,兄嫂皆悲切。满地卷阴风,笼儿被神摄。此夜纵孤恓,天明尽欢悦。
有诗为证:
释门慈悯古来多,正善成功说摩诃。
万圣千真皆积德,三皈五戒要从和。
比丘一国非君乱,小子千名是命讹。
行者因师同救护,这场阴骘胜波罗。
当夜三更时分,众神把鹅笼摄到各处妥善安置。
行者按下祥光,径直来到驿庭上,只听见唐僧他们三人还在念 “南无救生药师佛” 呢。他心中暗自高兴,走上前去说:“师父,我回来了。这阴风刮得怎么样?” 八戒说:“好厉害的阴风!” 三藏问道:“那救孩子的事,怎么样了?” 行者说:“都已经一一救出去了,等我们启程的时候再送回来。” 长老连连道谢,这才安心就寝。
天亮了,三藏从睡梦中醒来,整理好行装后说道:“悟空,我趁早上早朝,去倒换关文。” 行者说道:“师父,您独自前去恐怕不太妥当。老孙陪您一同前往,顺便看看那国丈是正是邪。” 三藏说:“你去的话恐怕不懂行礼,国王会怪罪。” 行者回答:“我不现身,暗中跟着您,权当保护您。” 三藏听了十分欢喜,吩咐八戒、沙僧看守行李和马匹。刚要迈步出发,驿丞又前来相见。只见长老今日的打扮与昨日大不相同,显得格外庄重:
身上穿着一领锦襕异宝佛袈裟,头戴金顶毘卢帽。手中拿着九环锡杖,胸中藏着一点神秘的神光。通关文牒紧紧带在身上,包裹在锦套中缠好。走起路来就像阿罗汉降临世间,容貌宛如活佛一般。
驿丞与三藏行过礼后,凑近三藏耳边低声叮嘱,让他千万别管闲事。三藏点头表示知晓。大圣闪身躲在门旁,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化作一只蟭蟟虫,“嘤” 的一声,飞到了三藏的帽檐上。师徒二人出了馆驿,直奔朝中而去。
到了朝门外,见到黄门官,三藏赶忙施礼说道:“贫僧是从东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的僧人。如今到了贵地,理应倒换关文。希望能面见陛下,恳请您帮忙转奏。” 黄门官果然进去传奏。国王听闻,高兴地说:“远方来的僧人,必定有高深的道行。” 便下令请进来。黄门官再次奉旨,将长老请入宫中。长老在台阶下朝见完毕,国王又请他上殿赐座。长老谢恩后坐下。只见那国王面容憔悴,精神萎靡,抬手作揖时动作迟缓,开口说话时声音断断续续。长老将文牒呈上,国王眼神昏花,看了又看,才拿起宝印盖上花押,递给长老。长老收好关文。
国王正打算询问取经的缘由,这时当驾官突然奏道:“国丈爷爷来了!” 国王立刻扶着身边的小宦官,挣扎着离开龙床,躬身迎接。长老见状,急忙起身,侧身站在一旁。回头望去,只见一个老道者,从玉阶前摇摇晃晃地走进来。那老道的模样是:
头上戴着一顶淡鹅黄九锡云锦纱巾,身上穿着一领筯顶梅沉香绵丝鹤氅。腰间系着一条纫蓝三股攒绒带,脚下穿着一对麻经葛纬云头履。手中拄着一根九节枯藤盘龙拐杖,胸前挂着一个描龙刺凤团花锦囊。面色光洁,胡须在颔下飘动。眼睛里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长长的眉毛超过了眉梢。走起路来仿佛有云跟随脚步,周身萦绕着缥缈的香雾。台阶下的众官员都拱手相迎,齐声高呼国丈进入朝堂。
国丈来到宝殿前,并不行礼,昂首阔步,径直走上殿去。国王欠身说道:“国丈今日来得真早,令朕欣喜。” 说着便请国丈在左手的绣墩上就座。三藏向前一步,躬身施礼道:“国丈大人,贫僧向您问讯了。” 国丈却端坐在那里,并不回礼,转而面向国王问道:“这个僧人从何而来?” 国王回答:“是东土唐朝派往西天取经的。现在来倒换关文。” 国丈笑着说:“西方之路,黑暗无边,有什么好的!” 三藏说道:“自古以来,西方乃是极乐胜境,怎么会不好呢?” 国王问道:“朕听说上古有这样的说法:‘僧是佛家弟子。’但不知做僧人能否不死,信奉佛教能否长生?” 三藏听了,急忙合掌回应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