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不说唐僧师徒四人随着金刚驾着风离开了陈家庄。且说陈家庄救生寺里,众多人天亮起来,依旧准备好果品佳肴前来进献。到了楼下,却发现唐僧等人不见了。这个前来询问,那个四处寻找,大家都慌慌张张,不知所措,叫苦连天,纷纷说道:“就这么白白放走了活佛啊!” 众人一时没了主意,只好把准备好的供品都抬到楼上,进行祭祀、烧纸。此后,每年都有四次大祭,二十四次小祭。还有那些因病求愈、祈求平安、求亲许愿、求财求子的人,不分时日,都来烧香祭拜。这救生寺里,真可谓是金炉中的香火千年不断,玉盏里的灯火万载常明,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那八大金刚施展第二阵香风,没过几日,就把唐僧师徒四人送到了东土,渐渐能望见长安城了。原来,唐太宗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日的前三天送唐僧出城,到了贞观十六年,就派工部官员在西安关外修建了望经楼,用来迎接真经,而且唐太宗每年都会亲自前往此地。恰好就在这一天,唐太宗出行又来到了望经楼上,忽然看见正西方满天都是祥瑞的云霞,阵阵香风飘来。金刚停留在空中,高声喊道:“圣僧,这里就是长安城了。我们不方便下去,这里的人精明伶俐,恐怕会泄露我们的形象。孙大圣三位也不用下去了,你自己去把经传给你的君主,然后马上回来。我们在云霄中等待你,和你一同去缴还旨意。” 大圣说道:“尊者的话虽然在理,但是我师父怎么挑得动经担!又怎么牵得了这匹马!我们必须一同前去送一送。麻烦你们在空中稍等片刻,我们保证不会耽误时间。” 金刚说道:“前日观音菩萨向如来启奏过,来回只给八天时间,才能凑齐圆满的藏数。如今已经过去了四天多,只怕八戒贪图富贵,耽误了期限。” 八戒笑着说:“师父成佛,我也希望成佛,怎么会有贪图富贵的道理!你这粗人!大家都在这里等我,等我交了经,就回来和你们一起复命。” 于是,呆子挑着担子,沙僧牵着马,行者带领着圣僧,一起按下云头,落在了望经楼边。
唐太宗和众多官员一同看到了他们,立刻下楼迎接,说道:“御弟回来了?” 唐僧马上倒身拜下。唐太宗将他扶起,又问道:“这三位是什么人?” 唐僧回答:“是我在途中收的徒弟。” 唐太宗十分高兴,马上命令侍官:“把朕的御车马牵来,请御弟上马,和朕一同回朝。” 唐僧谢过恩,骑上了马。大圣挥舞着金箍棒紧紧跟随,八戒、沙僧则一边扶着马,一边挑着担子,跟随着车驾一起进入长安。这真是:
当年天下清平安乐,文武官员尽显才能。
水陆法会上僧人讲法,金銮殿上君主差遣爱卿。
赐下关文给唐三藏,经卷的由来与五行相配。
苦练修行消灭种种凶魔,如今功成喜回朝廷。
唐僧师徒四人,跟随车驾进入朝廷。整个长安城,没有人不知道取经的人回来了。且说长安城中唐僧以前居住的洪福寺,寺里的大小僧人,看到寺里的几株松树,每一棵的树头都转向了东方,惊讶地说道:“奇怪啊!奇怪啊!今晚又没刮风,这树头怎么都扭过来了?” 其中有三藏以前的徒弟说:“快拿衣服来!取经的老师父回来了!” 众僧人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这位旧徒说:“当年师父离开的时候,曾经说过:‘我走之后,或许三五年,或许六七年,只要看到松树枝头向东,我就回来了。’师父是佛口圣言,所以我知道。” 众人急忙披上衣服跑了出去。到了西街,早有人传播消息说:“取经的人刚刚才到,万岁爷爷已经把他们接入城中了。” 众僧人听了,又急忙跑来,正好遇上。他们一见到皇帝的车驾,不敢靠近,便跟在后面一直来到了朝门之外。唐僧下马,和众人一起进入朝堂。唐僧把龙马和经担,连同行者、八戒、沙僧,都安置在玉阶之下。唐太宗传旨宣召:“御弟上殿。” 并赐座。唐僧再次谢恩坐下,让人把经卷抬上来。行者等人把经卷取出来,由近侍官呈递给皇帝。唐太宗又问:“一共有多少经卷?是怎么取来的?” 三藏回答:“臣僧到了灵山,参拜了佛祖,承蒙佛祖派遣阿傩、迦叶二位尊者,先把我们领到珍楼赐斋,接着到宝阁传经。那二位尊者索要礼物,因为我们没有准备,没有给他们,他们就把经给了我们。我们谢过佛祖的恩情,向东出发,忽然被妖风抢走了经卷。幸亏小徒有些神通,把经卷夺了回来,但是都散落得到处都是。我们打开一看,都是无字的空本。我们大吃一惊,又回去拜告佛祖,苦苦恳求。佛祖说,这部经在完成的时候,有比丘圣僧下山,到舍卫国赵长者家诵读了一遍,保佑他家生者平安,亡者超脱,只收了他三斗三升麦粒大小的黄金,佛祖还觉得卖得太便宜了,担心后代子孙没钱使用。我们知道二位尊者索要礼物,佛祖也清楚,只好把陛下赐给我的紫金钵盂送给他们,这才传了有字真经。这部经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挑选了几卷带回来,一共五千零四十八卷。这个数目正好符合一藏之数。” 唐太宗听了,更加高兴,下令:“光禄寺设宴,在东阁开宴酬谢。” 这时,唐太宗忽然看到唐僧的三个徒弟站在阶下,容貌十分奇特,便问道:“你的高徒果然是外国人吗?” 长老俯伏在地回答:“大徒弟姓孙,法名悟空,臣又喊他孙行者。他原本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因为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佛祖压在西番两界山的石匣之内,承蒙观音菩萨劝化,他情愿皈依佛门,是臣到那里把他救了出来,一路上多亏他保护。二徒弟姓猪,法名悟能,臣又喊他猪八戒。他原本是福陵山云栈洞人。因为在乌斯藏高老庄作怪,也承蒙菩萨劝化,亏得行者收了他,一路上挑担出力,涉水有功。三徒弟姓沙,法名悟净,臣又喊他沙和尚。他原本是在流沙河作怪,也蒙菩萨劝化,归入佛门。那匹马不是陛下赐给臣的。” 唐太宗说:“毛色相同,怎么不是呢?” 三藏说:“臣走到蛇盘山鹰愁涧时,原来的马被这匹马吞了。幸亏行者请菩萨问明了这匹马的来历,原来它是西海龙王的儿子,因为犯了罪,也承蒙菩萨解救,让它给臣做脚力。当时它变成了原来马的样子,毛色相同。一路上多亏它登山越岭,跋涉艰难险阻。去的时候驮着臣,回来的时候驮着经卷,也多亏了它的力气。” 唐太宗听了,称赞不已,又问:“你们远涉西方,到底走了多少路程?” 三藏说:“总的算来,按照菩萨说的,有十万八千里那么远。途中没有仔细记数,只知道经历了十四个寒暑。每天都翻山越岭。遇到的树林不小,遇到的河流也很宽阔。还经过了好几个国家,都有验证的印信。” 三藏喊道:“徒弟,把通关文牒拿上来,交给陛下。” 当时就递了上去。唐太宗看了,上面的日期是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日的前三天颁发的。唐太宗笑着说:“你们辛苦了,长途跋涉这么久。如今已经是贞观二十七年了。” 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还有玉华州印、天竺国印。唐太宗看完,收了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