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阳的守将舟之侨信以为真,打开城门接纳战车。战车里藏着晋国的士兵,进入关隘后一起发动攻击,想要关闭城门已经来不及了。里克带兵长驱直入,舟之侨失去下阳后,担心虢公怪罪,于是带兵投降了晋国。里克让他做向导,朝着上阳进发。
话说虢公在桑田,听闻晋军攻破了下阳关,急忙撤兵回援。途中,被犬戎的军队突然袭击,一阵掩杀,虢公大败而逃,身边只剩下几十辆战车,狼狈地逃到上阳进行防守,此时的他,心中一片茫然,毫无应对之策。晋军赶到后,筑起长长的包围圈,将上阳城团团围住。从八月一直围到十二月,城中连砍柴的路都被断绝了。虢军连战连败,士兵疲惫不堪,百姓们日夜痛哭。里克让舟之侨写了一封信,用箭射进城中,劝虢公投降。虢公说:“我的先君曾是周王的卿士,我不能成为投降的诸侯!” 于是,他趁着夜色打开城门,带着家眷逃往京师。里克等人也没有去追赶。城中的百姓手持香花灯烛,迎接里克等人进城。里克安抚百姓,军队秋毫无犯,还留下部分士兵驻守。随后,他将虢国府库中的宝藏全部装载上车,把其中的十分之三,连同歌女一起献给了虞公。虞公见此,越发高兴。
里克一方面派人快马加鞭向晋侯报告战果,另一方面假称自己生病,在城外休兵,说等病好了再出发。虞公时常派人送药,问候不断。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忽然,有谍报传来:“晋侯的军队在郊外。” 虞公询问来意,谍报人员说:“晋侯担心讨伐虢国无功,亲自前来接应。” 虞公说:“我正想与晋君当面交好。如今晋君自己来了,正合我意。” 于是,他急忙前往郊外迎接,并送上礼物。两国国君相见,彼此相互称谢,这是自然之事。
献公约虞公到箕山打猎。虞公想在晋国人面前炫耀一番,便把城中所有的铠甲以及坚固的战车、优良的马匹都带了出来,与晋侯一同驰骋追逐,比试胜负。这一天,从辰时一直打到申时,包围圈还没有撤去。忽然有人来报:“城中起火了!” 献公说:“这肯定是民间不小心失火,很快就会扑灭的。” 坚持要再打一围。大夫百里奚悄悄上奏说:“听说城中有变故,您不能再留在这里了。” 虞公这才辞别晋侯,先行返回。半路上,只见百姓纷纷逃窜,说:“城池已经被晋军乘虚攻破了。” 虞公大怒,喝令:“赶快驾车前进!” 来到城边,只见城楼上一位大将,倚靠着栏杆站立,他盔甲鲜明,威风凛凛,对着虞公说:“之前承蒙您借道给我们,如今再把国家借给我们,感谢您的恩赐!” 虞公怒火中烧,便想攻城。城头上一声梆子响,箭如雨下。虞公命令车辆迅速后退,派人催促后面的车马。士兵来报:“后面行军迟缓的,都被晋军截住了。有的投降,有的被杀,车马都被晋军占有。晋侯的大军马上就到了。” 虞公进退两难,叹息道:“我真后悔没听宫之奇的劝谏啊!” 他看着身旁的百里奚,问道:“当时你为什么不说话呢?” 百里奚说:“您都不听宫之奇的,又怎么会听我的呢?我不说话,正是为了能在今天跟随您。”
虞公正处于危急之时,看见后面有一辆单车疾驰而来,一看,原来是虢国的降将舟之侨。虞公不禁面露惭色。舟之侨说:“您误听他人之言,抛弃虢国,错误已经铸成。如今之计,与其逃亡他国,不如归附晋国。晋君德量宽宏,肯定不会加害于您,而且怜惜您,必定会厚待您,您不要犹豫了。” 虞公犹豫不决。晋献公随后赶到,派人请虞公相见。虞公无奈,只得前往。献公笑着说:“我这次来,是为了取回璧玉和良马的价值。” 说完,让虞公乘坐后面的车子,留宿在军中。百里奚紧紧跟随,有人劝他离开,他说:“我吃了虞公的俸禄很久了,这是我应该报答他的。” 献公进城安抚百姓。荀息左手托着璧玉,右手牵着马走上前说:“我的计谋已经成功,现在请让我把璧玉归还到府库,把马归还到马厩。” 献公非常高兴。髯翁写诗道:“璧马区区虽至宝,请将社稷较何如?不夸荀息多奇计,还笑虞公真是愚。”
献公把虞公带回去后,本想杀了他。荀息说:“他不过是个愚蠢的人,能有什么作为!” 于是,献公以对待寓公的礼节对待虞公,另外拿出其他的璧玉和马匹赠送给他,说:“我不会忘记您借道的恩惠。” 舟之侨到了晋国,被拜为大夫。舟之侨推荐百里奚的贤能。献公想用百里奚,让舟之侨去传达心意。百里奚说:“要等旧君去世后才行。” 舟之侨离开后,百里奚叹息道:“君子离开本国,不会去敌对的国家,更何况是去那里做官呢?我就算要做官,也不会在晋国。” 舟之侨听到这话,觉得百里奚故意贬低自己,心里很不高兴。
当时,秦穆公任好即位已经六年,还没有立王后,便派大夫公子絷到晋国求婚,想娶晋侯的长女伯姬为夫人。献公让太史苏用蓍草占卜,得到《雷泽归妹》卦的第六爻,卦辞是:“士刲羊,亦无也。女承筐,亦无贶也。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太史苏研究卦辞,认为秦国在西方,而且有责备之言,这不是和睦的征兆。况且《归妹》是关于嫁娶的卦象,而《震》卦变为《离》卦,这个卦是《睽》卦,《睽》和《离》都不是吉利的卦名,所以这门亲事不能答应。献公又让太卜郭偃用龟甲占卜。郭偃献上龟甲的兆象,显示大吉。断词说:“松柏为邻,世作舅甥,三定我君。利于婚媾,不利寇。” 史苏仍然依据筮辞争辩。献公说:“之前就说过:‘听从筮辞不如听从卜辞。’卜辞既然吉利,又怎么能违背呢?我听说秦国接受了天帝的使命,以后将会强大,不能拒绝。” 于是答应了这门亲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