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庆忌临死之际,告诫身边的人不要杀要离,以此成就他的名声。左右的人准备释放要离,可要离却不肯离开。他对左右的人说:“我有三件事为世人所不容,即便公子有令,我又怎敢苟且偷生呢?” 众人问道:“哪三件事为世人所不容?” 要离说:“为了侍奉君主,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儿女,这不是仁;为了新君去杀害旧君的儿子,这不是义;想要成就大事,却不免弄得自己身体残疾、家破人亡,这不是智。我有这三大恶事,还有什么颜面活在世上呢!” 说完,便纵身跳入江中。划船的人赶忙将他救起,要离问道:“你们救我做什么?” 舟人说:“您回到吴国,必定会得到爵禄,为何不等着享受呢?” 要离笑着说:“我连自己的家室性命都不在乎,更何况爵禄呢?你们把我的尸体带回去,还能得到重赏。” 于是,他夺过随从的佩剑,砍断自己的双脚,又割喉自尽。史臣为此称赞道:“古人一死,其轻如羽;不惟自轻,并轻妻子。阖门毕命,以殉一人;一人既死,吾志已伸。专诸虽死,尚存其胤;伤哉要离,死无形影!岂不自爱?遂人之功;功遂名立,虽死犹荣!击剑死侠,酿成风俗;至今吴人,趋义如鹄。” 又有一首诗专门提到庆忌力敌万人,却死在残疾的要离手中,借此告诫那些依仗勇力的人:“庆忌骁雄天下少,匹夫一臂须臾了。世人休得逞强梁,牛角伤残鼷鼠饱。”
众人收拾好要离的肢体,连同庆忌的尸体,一同来投奔吴王阖闾。阖闾十分高兴,重重赏赐了投降的士兵,并将他们收编进军队。阖闾以上卿的礼仪,把要离安葬在阊门城下,说道:“借助你的勇力,为我守护城门。” 又追赠了要离的妻子儿女。将他与专诸一同立庙,每年按时祭祀。同时,以公子的礼仪,把庆忌安葬在王僚的墓旁。之后,阖闾大宴群臣。伍员哭着上奏说:“大王的祸患都已消除,可我的仇何时才能报呢?” 伯嚭也流着泪请求出兵讨伐楚国。阖闾说:“明天早上再商议此事。”
第二天早上,伍员和伯嚭又来到宫中拜见阖闾。阖闾说:“我想为二位出兵伐楚,可谁来担任将领呢?” 伍员和伯嚭齐声说道:“全凭大王任用,我们怎敢不效命!” 阖闾心想:“这两人都是楚国人,只怕他们只为自己报仇,未必会全心为吴国尽力。” 于是沉默不语,只是对着南风长声呼啸,片刻后,又长叹一声。伍员已猜到他的心思,便进一步说道:“大王是担心楚国兵多将广吗?” 阖闾说:“正是。” 伍员说:“我举荐一人,定能确保取胜。” 阖闾高兴地问道:“你举荐的是谁?他有何能耐?” 伍员回答:“此人姓孙名武,是吴国人。” 阖闾听说孙武是吴国人,脸上顿时露出喜色。伍员又上奏说:“此人精通兵法韬略,有着鬼神莫测的智谋,天地包容般的奇妙本领,他自己着有《兵法》十三篇,世人却大多不知道他的才能,他隐居在罗浮山的东面。若能得到此人担任军师,就算是面对天下的敌人也不在话下,更何况楚国呢?” 阖闾说:“你就替我去把他召来。” 伍员回答:“此人不轻易出仕为官,与常人不同,必须以隆重的礼节聘请他,他才肯出山。” 阖闾听从了他的建议,拿出黄金十镒,白璧一双,让伍员驾着驷马,前往罗浮山聘请孙武。伍员见到孙武后,详细说明了吴王对他的倾慕之意。于是,孙武跟随伍员出山,一同去拜见阖闾。阖闾走下台阶迎接孙武,赐他座位,向他请教兵法。孙武将自己所着的十三篇兵法,依次呈献给阖闾。阖闾让伍员从头朗诵一遍,每读完一篇,阖闾都赞叹不已。这十三篇分别是:第一篇《始计》,第二篇《作战》,第三篇《谋攻》,第四篇《军形》,第五篇《兵势》,第六篇《虚实》,第七篇《军争》,第八篇《九变》,第九篇《行军》,第十篇《地形》,第十一篇《就地》,第十二篇《火攻》,第十三篇《用间》。
阖闾看着伍员说:“看这《兵法》,孙武真是有通天彻地的才能啊。只是可惜我的国家小、兵力弱,该怎么办呢?” 孙武回答说:“我的《兵法》,不仅可以用于军队,即便是妇人女子,只要听从我的军令,也能驱使她们作战。” 阖闾鼓掌大笑道:“先生的话,太不切实际了!天下哪有妇人女子能拿着兵器练习作战的?” 孙武说:“大王若觉得我的话不切实际,请让我用后宫的宫女试一试。如果军令不能施行,我甘愿承担欺君之罪。” 阖闾当即召集了三百名宫女,让孙武训练她们。孙武说:“希望能得到大王的两名宠姬,让她们担任队长,这样号令才能有所统属。” 阖闾又宣来两名宠姬,名叫右姬和左姬,对孙武说:“这是我心爱的宠姬,能担任队长吗?” 孙武说:“可以。不过,军旅之事,首先要严明号令,其次才是赏罚,即便只是小规模的演练,也不能废除这些。请大王指定一人担任执法官,两人担任军吏,负责传达命令;两人负责击鼓;再安排几名力士,充任牙将,手持斧锧刀戟,站在高台上,以壮军威。” 阖闾答应从自己的中军之中挑选这些人。孙武吩咐宫女们,分成左右两队,右姬管辖右队,左姬管辖左队,各自披挂兵器,向她们宣告军法:第一,不许扰乱队伍行列;第二,不许言语喧哗;第三,不许故意违背约束。第二天五更,全体人员都要到教场集合听令操练。吴王登上高台观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