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包胥说:“我国国君在随国盼望着救援,如同大旱之望雨。我应当先行一步,告知我国国君。元帅从商谷向东进军,五天可到达襄阳,再折向南,就是荆门。我率领楚国剩余的军队,从石梁山南赶来,预计不出两个月,便可与你们会合。吴国倚仗着胜利,必定不会防备,他们的军士在外征战已久,思念家乡。如果能打败他们的一支军队,吴军自然会瓦解。” 子蒲说:“我们不熟悉路径,必须有楚国的军队做向导,大夫可千万别误了约定的日期。”
申包胥辞别秦国元帅,日夜兼程赶到随国,拜见昭王,说:“我请求秦国出兵,秦军已经出发,离开秦国国境了。” 昭王十分高兴,对随侯说:“占卜的人说:‘西邻为虎,东邻为肉。’秦国在楚国西边,吴国在东边,这话果然应验了。” 当时,薳延、宋木等也收拢了残余的士兵,来到随国与昭王会合。子西、子期发动随国的军队,一同进发。秦国的军队驻扎在襄阳,等待楚国的军队。申包胥带领子西、子期等人与秦国元帅相见。楚国军队在前,秦国军队在后,在沂水与夫概的军队相遇。子蒲对申包胥说:“你率领楚国军队先与吴军交战,我随后从后面接应。” 申包胥便与夫概交锋。夫概仗着自己勇猛,根本不把申包胥放在眼里。两人大约交战了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这时,子蒲、子虎率领秦军大举进攻。夫概望见秦军的旗号,大惊失色,说:“西边的秦军怎么会到这里?” 急忙收兵,此时他的军队已损失大半。子西、子期等人乘胜追击了五十里才停下。夫概逃回郢都,拜见吴王,极力声称秦军势不可挡。阖闾面露惧色。孙武进谏说:“战争是凶险之事,只能暂时使用,不能长久持续。况且楚国土地广阔,人心尚未归服吴国,我之前请求大王拥立芈胜安抚楚国,正是担忧会出现如今这样的变故。如今之计,不如派使者与秦国交好,答应恢复楚国国君的地位,割让楚国西部边境的土地,来扩充吴国的疆土,这样大王也能获利。如果长久贪恋楚国的宫殿,与楚国僵持不下,楚国人因愤怒而奋力抵抗,吴国人因骄傲而懈怠,再加上如虎狼般的秦国,我无法保证能万无一失。” 伍员知道肯定抓不到楚王了,也认为孙武的话有道理。阖闾正打算听从孙武的建议,伯嚭却进言说:“我们的军队从离开东吴起,一路势如破竹,五战攻下郢都,几乎灭掉楚国。如今一遇到秦军,就想班师回朝,为何之前那么勇猛,现在却如此怯懦呢?请给我一万士兵,我必定让秦军片甲不留。如果不胜,甘愿接受军令处罚!” 阖闾觉得他的话很有气势,便答应了。孙武和伍员极力劝阻,认为不可轻易改变战略,可伯嚭不听。他率领军队出城,与秦军在军祥相遇,双方摆开阵势。伯嚭见楚军队列不整齐,便下令击鼓,驾车直冲过去,正好遇到子西,他大骂:“你这个死里逃生的家伙,还指望死灰复燃吗?” 子西也骂道:“你这个背叛国家的家伙!今日还有何颜面相见?” 伯嚭大怒,挺起长戟直取子西,子西也挥舞着长戈迎战。没战几个回合,子西假装战败逃走。伯嚭紧追不舍,还没跑出二里地,左边沈诸梁的军队杀了过来,右边薳延的军队也杀了过来,秦国将领子蒲、子虎率领生力军,从中间直冲吴阵。三路兵马将吴兵截成三段,伯嚭左冲右突,无法脱身。幸好伍员带兵赶到,一阵拼杀,救出了伯嚭。他带来的一万军马,最后剩下不到两千人。伯嚭将自己囚禁起来,进宫向吴王请罪。孙武对伍员说:“伯嚭这个人,居功自傲,日后必定会成为吴国的祸患,不如趁这次兵败,按照军令将他斩首。” 伍员说:“他虽然有丧师的罪过,但之前也立下过不小的功劳,况且敌人就在眼前,不能斩杀一员大将。” 于是,伍员奏请吴王赦免了伯嚭的罪过。
秦军直逼郢都,阖闾命令夫概和公子山守城,自己率领大军驻扎在纪南城,伍员和伯嚭分别驻扎在磨城和驴城,形成犄角之势,与秦军对峙。同时,阖闾又派使者到唐国和蔡国征兵。楚国将领子西对子蒲说:“吴国把郢都当作巢穴,所以坚守壁垒与我们相持。如果唐国和蔡国再援助他们,我们就难以抵挡了。不如趁机攻打唐国,唐国一破,蔡国人必定恐惧而自保,我们便能集中力量对付吴国。” 子蒲觉得这个计策不错。于是,子蒲和子期分兵一路,偷袭并攻破了唐城,杀死唐成公,灭掉了唐国。蔡哀公害怕了,不敢出兵援助吴国。
再说夫概自恃有攻破楚国的首功,因在沂水战败,吴王便让他协助守卫郢都,他心中郁闷不乐。等听说吴王与秦国僵持不下,突然心生一计,心想:“吴国的制度是兄终弟及,我应该继承王位。如今吴王立子波为太子,我没有机会继位了!趁现在大军出征,国内空虚,我私自回国,称王夺位,岂不比日后再争夺更好?” 于是,他率领本部军马,偷偷从郢都东门出城,渡过汉水回国。他谎称:“阖闾被秦军打败,不知去向,我应当继位。” 便自称吴王,派他的儿子扶臧率领全部兵力占据淮水,阻断吴王的归路。吴国世子波和专毅得知变故,登上城墙防守,不接纳夫概。夫概于是派使者通过三江联络越国,劝说越国进兵,夹攻吴国,并承诺事成之后割让五座城池作为酬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