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人公孙鞅,本是卫国国君的旁支亲属,他一直热衷于刑名之学。由于看到卫国国势弱小,觉得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便前往魏国,希望能在相国田文手下谋得差事。然而,田文已经去世,公叔痤接替了相国之位,公孙鞅于是投身到公叔痤门下。
公叔痤深知公孙鞅的贤能,举荐他担任中庶子一职。每逢有重大事务,公叔痤必定会与公孙鞅商议。公孙鞅出谋划策,无不切中要害,公叔痤对他极为赏识,本打算举荐他担任更高的职位,可还没来得及实施,公叔痤就病倒了。
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见公叔痤病势沉重,奄奄一息,便流着泪问道:“公叔您这一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把国家托付给谁呢?” 公叔痤回答说:“中庶子卫鞅,虽然年纪轻轻,却着实是当世的奇才。您要是把国家交给他治理,他的能力胜过我十倍!” 魏惠王听后,沉默不语。
公叔痤又接着说:“您要是不任用卫鞅,那就一定要杀了他,千万不能让他离开魏国。否则,他一旦被其他国家任用,必定会成为魏国的大患。” 魏惠王应道:“好。”
魏惠王上车离开后,感叹道:“公叔痤的病真是太重了,竟然让我把国家托付给卫鞅,还说‘不用就杀了他’。卫鞅能有多大能耐?这岂不是糊涂话吗?”
魏惠王走后,公叔痤把卫鞅叫到床头,对他说:“我刚刚在国君面前是这么说的。我希望国君任用你,可国君不同意,我又说如果不用就杀了你,国君也答应了。我向来是先考虑国君,后考虑臣子,所以先把这些告诉了国君,现在又来告诉你。你一定要赶紧离开,以免遭祸!”
卫鞅却镇定地说:“国君既然不能听从相国的建议任用我,又怎么会听从相国的建议杀我呢?” 他最终没有离开。
大夫公子卬与卫鞅交情很好,公子卬又向魏惠王举荐卫鞅,可魏惠王终究还是没有任用他。
此时,卫鞅听闻秦孝公下令招揽贤才,于是离开魏国,前往秦国。他设法求见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景监与卫鞅谈论国家大事,发现他才能出众,便向秦孝公举荐了他。
秦孝公召见卫鞅,询问治国之道。卫鞅历数伏羲、神农、尧、舜等上古帝王的事迹来回答,话还没说完,秦孝公就睡着了。第二天,景监入宫拜见,秦孝公责备他说:“你推荐的那个人,就是个狂妄之徒!他说的那些话迂腐空洞,毫无用处,你为什么要举荐他?”
景监退朝后,对卫鞅说:“我把先生推荐给国君,是想投国君所好,希望能让先生得到重用。可你为什么要用那些迂腐无用的言论,去打扰国君呢?” 卫鞅说:“我本期望国君能施行帝道,看来国君没有领悟。希望能再拜见国君一次,换个说法试试。” 景监说:“国君心情不悦,不到五天之后,可不能再提这事。”
过了五天,景监又对秦孝公说:“我的那位门客,话还没说完,他自己请求再次拜见您,希望您能答应。” 秦孝公再次召见卫鞅,卫鞅详细陈述了夏禹划分土地、制定赋税,以及商汤、周武王顺应天命、得民心的事迹。秦孝公说:“你确实见多识广,记忆力超群,然而古今情况不同,你所说的这些,目前还不太适用。” 于是挥手让卫鞅退下。
景监事先在宫门等候,见卫鞅从宫中出来,迎上去问道:“今天你说得怎么样?” 卫鞅说:“我用王道劝说国君,还是不符合他的心意。” 景监生气地说:“君主得到贤能之士任用,就像猎人整理好弓箭,从早到晚都盼着能捕获猎物。怎么能舍弃眼前能见效的方法,却去效法远古帝王的做法呢?先生还是算了吧!”
卫鞅说:“我之前没有摸透国君的心思,担心他志向高远,而我的话过于浅陋,所以先试探一下。现在我已经了解了。如果能再让我见国君一面,我就不担心不能说服他了。” 景监说:“先生两次进言,两次都让国君不高兴,我哪里还敢再多嘴,惹国君发怒呢?”
第二天,景监入朝谢罪,不敢再提卫鞅。景监回到住处,卫鞅问道:“你有没有再为我向国君进言?” 景监说:“没有。” 卫鞅说:“可惜啊!国君只是下达了求贤的命令,却不能任用贤才,我要离开了。” 景监问:“先生要去哪里?” 卫鞅说:“天下六国纷争不断,难道就没有比秦君更求贤若渴的君主吗?就算没有,难道就没有比你更能委屈求全举荐贤才的人吗?我要去寻找这样的人。” 景监说:“先生暂且稍安勿躁,再等五天,我再去说。”
又过了五天,景监进宫侍奉秦孝公。秦孝公正在饮酒,忽然看到一只鸿雁飞过,他停下酒杯,叹了口气。景监上前问道:“国君看着鸿雁叹气,这是为什么呢?” 秦孝公说:“从前齐桓公说过:‘我得到管仲,就像鸿雁有了翅膀。’我下令求贤已经好几个月了,却没有一个奇才到来。就像这鸿雁,空有冲天的志向,却没有飞翔的资本,所以我才叹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