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告别秦王,返回赵国,刚好三十天。赵王感慨道:“我有了蔺相如,就如同泰山般安稳,赵国也像九鼎般贵重。蔺相如功劳最大,群臣无人能及。” 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相,职位排在廉颇之上。
廉颇得知后,十分恼怒,说道:“我有攻城略地、浴血奋战的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靠耍耍嘴皮子,就位居我之上。况且他原本只是宦官的门客,出身低贱,我怎么能甘心在他之下呢?要是再见到蔺相如,我一定杀了他!” 蔺相如听闻廉颇的这番话,每次到了上朝的时候,就借口生病不去,不愿与廉颇碰面。蔺相如的门客们都觉得他胆小怕事,私下里议论纷纷。
有一天,蔺相如外出,恰好廉颇也出门了。蔺相如远远望见廉颇的车队在前开道,急忙让车夫把车驶进旁边的小巷躲避,等廉颇的车队过去后才出来。门客们见状,更加气愤,相约一起去见蔺相如,劝谏道:“我们离开家乡,抛下亲人,来到您的门下,是因为您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所以才仰慕您、追随您。如今您和廉将军同朝为官,职位还在他之上,廉将军口出恶言,您却不予以回击,在朝堂上躲着他,在街市上也躲着他,您为什么这么害怕他呢?我们都为您感到羞耻!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道:“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有原因的,只是诸位没有察觉到罢了!” 门客们说道:“我们见识短浅,不明白其中的缘由,请您明示。” 蔺相如问道:“诸位觉得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门客们都回答:“当然是秦王更厉害。” 蔺相如接着说:“以秦王那样的威严,天下无人敢与之抗衡,而我蔺相如却能在朝堂上大声斥责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才能平庸,难道会唯独害怕廉将军吗?只是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正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如今如果我们两人像两只老虎一样争斗起来,势必不能同时生存,秦国一旦得知,必定会趁机侵犯赵国。我之所以忍辱退让,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将个人的恩怨放在次要位置啊。” 门客们听后,这才心悦诚服。
没过多久,蔺相如的门客和廉颇的门客,有一天在酒馆中不期而遇,双方为了座位发生争执。蔺相如的门客说:“我们主人因为国家的缘故,对廉将军一再谦让,我们也应该体谅主人的心意,让着廉将军的门客。” 然而,廉颇的门客却越发骄横。
河东人虞卿游历到赵国,听闻蔺相如门客转述蔺相如的话,便去游说赵王,说道:“大王如今的重臣,不就是蔺相如和廉颇吗?” 赵王回答:“没错。” 虞卿又说:“我听说前代的大臣们,相互协作,恭敬和睦,共同治理国家。如今大王倚重的两位重臣,却让他们彼此对立,这可不是国家的福气啊。蔺相如越是谦让,廉颇却越不能体谅他的苦心;廉颇越发骄横,蔺相如却不敢去挫他的锐气。在朝堂上,他们有事不共同商议;作为将领,遇到危急情况也不相救,我私下里为大王感到担忧!请让我去调解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为大王分忧。” 赵王说:“好。”
虞卿前去拜见廉颇,先是称赞了他的功劳,廉颇听后十分高兴。虞卿接着说:“论功劳,没有人能比得上将军您。但论度量,还得推崇蔺相如。” 廉颇一听,顿时生气地说:“他不过是个靠耍嘴皮子获取功名的懦夫,有什么度量可言?” 虞卿说:“蔺相如可不是懦弱之人,他的见识非常深远。” 接着,虞卿转述了蔺相如对门客说的那番话,并且说道:“将军您如果不想在赵国立足也就罢了,如果想在赵国立足,而两位大臣一个谦让,一个相争,恐怕盛名最终不会落在将军您身上啊。”
廉颇听后,十分惭愧,说道:“如果没有先生您的这番话,我都不知道自己的过错。我和蔺相如相比,差得太远了。” 于是,廉颇让虞卿先去蔺相如那里表达自己的歉意,自己则袒露上身,背着荆条,亲自来到蔺相如家门口请罪,说道:“我心胸狭隘,不知道相国您能如此宽容,我就算死也无法赎罪!” 说着,便长跪在庭院中。蔺相如赶忙快步走出,将廉颇扶起,说道:“我们二人一同侍奉国君,都是国家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深感荣幸,何必行此大礼呢?” 廉颇说:“我性情粗暴,承蒙您的宽容,真是惭愧至极!” 说着,两人激动得流下泪来。蔺相如也跟着落泪。廉颇说:“从今往后,我愿与您结为生死之交,就算砍头也不会改变!” 廉颇先下拜,蔺相如也回拜。随后,两人摆下酒宴,热情款待彼此,尽欢而散。后世所说的 “刎颈之交”,指的就是他们二人。有位无名诗人曾写诗道:
引车趋避量诚洪,肉袒将军志亦雄;
今日纷纷竞门户,谁将国计置胸中!
赵王赏赐给虞卿黄金百镒,封他为上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