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秦末的局势动荡不安,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崛起,想要在这乱世之中分得一杯羹。在众多的起义势力当中,景驹被众人拥立为假楚王。这位景驹据说有着一定的号召力,在他的麾下,聚集了四五万热血之士,他们在江东地区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而在另一边,项梁叔侄二人怀着满腔的热血和壮志,率领着从江东招募而来的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这些江东子弟兵们个个都是年轻气盛、英勇无畏,他们怀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秦朝暴政的愤恨,一路奋勇向前。在向北行军的途中,项梁叔侄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许多受到秦朝压迫的民众纷纷响应,队伍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就这样一路势如破竹,当行军到彭城(也就是如今的徐州附近)的时候,项梁叔侄的军队人数已经达到了六七万人之多。他们的脚步匆匆,正马不停蹄地向着目的地赶来。
然而,在彭城另一侧的刘邦和张良,对于项梁叔侄军队的进展情况却是一无所知。此时的张良,一心为刘邦出谋划策。在他看来,刘邦的势力相对较弱,要想在这乱世之中有所作为,必须寻找强大的助力。经过深思熟虑,张良觉得向景驹借兵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于是,刘邦和张良带着他们所剩不多的兵力,朝着景驹驻扎的彭城方向进发了。
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正在彭城悄然上演。原来,项梁对于拥立景驹为王这件事情一直心怀不满。在他看来,景驹的威望和能力并不足以统领整个楚地的军队,而且他自己对于在楚地的领导地位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望。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项梁不惜对自己的盟友动手。只见他亲自率领着手下那位勇猛无比、闻名遐迩的悍将龙且,向着景驹的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龙且本就是一员虎将,他在战场上犹如战神下凡一般,带领着士兵们冲锋陷阵,毫不畏惧。景驹的军队虽然也有数万人之多,但面对项梁和龙且的突然袭击,还是显得有些措手不及。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龙且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猛无畏的战斗作风,迅速地打下了彭城。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景驹和一些其他的头领,也都在混乱之中被杀害了。项梁毫不客气地兼并了景驹的楚军,使得自己的军队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
当刘邦和张良一路奔波,终于赶到彭城的时候,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番景象。城中处处透着一股刚刚经历过大战后的狼藉与混乱。刘邦看到这种情形,脑子飞速地运转起来,他深知这个时候必须要采取一个巧妙的策略。只见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刘邦立即满脸堆笑地走向龙且,满脸真诚地对龙且说:“将军,我们前来此地,也是为了攻打景驹的。只是没想到将军的神威如此之大,已经将景驹打败了。”龙且本就是一个头脑相对简单的人,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习惯了,对于这种政治上的阴谋诡计缺乏足够的洞察力。再加上他看到刘邦所带来的军队人数较少,从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威胁,而且刘邦的言辞听起来也似乎没有什么破绽。于是,龙且没有过多地思考,就轻易地相信了刘邦的话。在他看来,刘邦的军队和自己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讨伐景驹,那自然就是友军了。就这样,龙且大度地把刘邦和张良带去见项梁。
其实,项梁的大军就驻扎在不远处的地方,只是暂时还没有进入彭城罢了。张良是一个极为聪慧且有着敏锐洞察力的人,他在看到项梁军队的规模宏大、军容严整之时,心中就明白项梁此刻的力量不容小觑。当下,他就果断地建议刘邦去投靠项梁。
不过,张良心里也非常清楚刘邦的性格特点,他知道刘邦有时候会有些爱耍小聪明,这种爱出风头的毛病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很容易适得其反。于是,他特意嘱咐刘邦,在见到项梁的时候,一定要尽量表现得大肆一些,要让自己的行为和言语都显得非常突出。只有这样,才能够引起项梁的重视,让项梁觉得刘邦是一个有着非凡能力和独特之处的人物,从而愿意对刘邦加以重用。
虽然说这种爱耍大套的做法是刘邦一贯的老伎俩了。想当初,刘邦为了娶到吕雉,就是使出了类似的手段。那个时候,刘邦装作一副非吕雉不娶的样子,用一些看似豪迈却又略带夸张的举动,成功地吸引了吕雉家人的注意,最终抱得美人归。可是,现在的刘邦心里还是有些犯嘀咕的。毕竟,项梁可不同于吕雉的家人,他在这个乱世之中是一方诸侯,手握重兵,实力雄厚。刘邦担心如果自己把这种爱出风头的毛病在项梁面前展现得太过分的话,万一惹得项梁不高兴了,那项梁肯定就不会借兵给他了。这对于现在的刘邦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为在失去了那么多兵力之后,他急需补充兵力来对抗雍齿,重新夺回自己的领地。
张良似乎看穿了刘邦心中的顾虑,他微笑着对刘邦说:“你放心好了!你要知道,项梁如果是一个真正有识之士的话,就以现在天下的这种混乱状况而言,他必然会非常看重招贤纳士这件事情。因为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谁能得到更多的人才支持,谁就有更大的机会在这乱世之中建立起一番霸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