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清晨,我按照约定前往她家迎接她一同上学。一路上,脚下满是泥泞,仿佛大地刚刚从漫长的寒冬中苏醒过来,正缓缓地融化着。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也似乎在努力伸展着身躯,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黄晓玲穿着一双精致的带扣横锁脚背的青布鞋,每迈出一步,都显得格外小心谨慎,象是生怕弄脏了鞋子或者不小心滑倒。她那双清澈的眼睛不时地观察着地面,仔细挑选着下一步落脚的地方。
说起她们一家能够搬到这里居住,其中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其实一开始,黄晓玲父亲黄奇所选定的居住地是自强大队,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改变了场所。而这中间,多多少少与我有些关系。或许黄晓玲对此毫不知情吧。
黄奇出生于中医世家,他的医术传自于他的爷爷,当前他急需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安家落户。他跟我家并不存在实在的亲属关系。
当黄奇偶然遇到我的母亲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黄奇为了能在永久大队定居,对母亲可谓是百般殷勤,一口一个“大婶”地叫着。实际上,若论起年龄,他比母亲还要年长一两岁呢。
母亲本就是个心地善良、好面子的人,面对黄奇如此热情的请求,实在难以拒绝。最后,无奈之下,母亲只得让我前去求助老姨夫帮忙。
我欣然接受了任务,迅速骑上父亲那辆略显破旧但依然结实的自行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往永久三队李家屯。说来也巧,当我到达时,老姨夫正好在家。
我来不及喘口气,便急匆匆地说道:“老姨夫,我妈让您去我家一趟,她有急事找您!”老姨夫一听,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的活儿,抬腿就跟着我往回赶。
当黄奇他们踏入我家屋子时,母亲热情地将他引荐给大家,并详细阐述了黄奇此次前来的目的。就这样,经历了诸多波折与困难之后,黄晓玲一家人终于成功地在永久大队安下家来。
紧接着,黄奇充分发挥出自己所有的智慧和才能,仿佛站在了医学领域的巅峰位置一般,以一种近乎无懈可击的方式,将自身那精湛绝伦、无可挑剔的医术以及专业素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尤其是面对那位可以主宰他未来职业生涯走向的大队书记——我的老姨夫时,更是小心翼翼且全力以赴。
此时此刻的老姨夫,完全沉浸于眼前这个年轻人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之中。
只见黄奇身材高挑,面容英俊,举止文雅大方;不仅头脑聪慧过人,而且口才极佳,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这般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模样,实在是令人难以抗拒。更重要的是,对于一辈子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姨夫而言,他从未遇见过象黄奇这般学识渊博、技艺超群的医者。
因此,无论黄奇提出怎样的要求或者条件,老姨夫都不假思索地点头应允下来。根本就不曾有过丝毫的犹豫或是迟疑,甚至连讨价还价的念头都未曾产生过一丝一毫,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就算这些条件严苛到几乎毫无边际可言,他也照样毫不犹豫地全盘接受。
在那时候,在所有农村大队的卫生所里工作的那些赤脚医生们,无一例外都和普通社员一样,每天被记录下十个工分。这十个工分,大概也就值个一块钱上下吧。
但是呢,黄奇这个人可不一样,他居然提出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条件。他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象其他人那样去记工分,而是希望能够跟县城里人民医院的医生那般,每个月都能按时领取工资。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索要的工资数额竟然还是医院医生的两倍之多,足足有每月九十块人民币。呵呵,这简直就是逆天之举!不过呢,他也给出了一个口头承诺,表示自己绝对有能力让这个小小的卫生所把这些钱给赚回来。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还真是不得不由衷地钦佩起我的老姨夫来了。不得不说,他真的是太有胆识和气魄了。毫不夸张地讲,他绝对称得上是一位敢于大胆开拓、精于创新变革的优秀大队书记。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溜走,让人在不经意之间就度过了一段又一段岁月。转眼间,来到了 1971 年,而我也顺利升入了初中二年级,也就是现在群众所说的七年级。
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清晨,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了校园里。我怀揣着满心期待与些许紧张,快步走向熟悉的教室。
然而,当我推开那扇略显陈旧的木门时,眼前的景象却让我不由得愣住了——原本仅有三个女生的班级,此刻竟然多出了一张陌生而清秀的面孔,使得女生的数量从三人变成了四人。
经过向周围同学们的一番询问和打听,我终于弄清楚了这位新同学的来历。原来,她名叫刘玉芝,本应按照正常流程升入公社的高中继续学业,但不知究竟是何缘由,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那个令人向往的升学机会,转而选择留在这里,加入到我们这个班级当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