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趟又一趟地来回跑,累得气喘吁吁,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周围的村民见状,也纷纷加入了救火的队伍。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终于把火给扑灭了。玉珍一家对古七子感激涕零,直夸他是大恩人。
可这一件好事,终究抵不过他平日里犯下的那些过错。没过多久,他又重操旧业,继续干起偷鸡摸狗的勾当。村里的人对他的感激之情,也在他一次次的恶行中渐渐消散,只剩下无尽的叹气。
在我们那个小村子里,古七子就像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时不时地跳出来,搅乱原本平静的生活。他的故事,也成了村里人口中茶余饭后的谈资,时刻警醒着大家,要做个正直善良的人,莫要像古七子一样,落得个遭人唾弃的下场。
古七子在村里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大家都觉得他游手好闲,是个不务正业的主儿。可九十年代的时候,他却干了件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儿——养乌鸡。
那时候,古七子也不知从哪儿听来的消息,说养乌鸡能赚大钱。他兴致勃勃地捣鼓起来,在自家院子里搭起了简易的鸡舍,买了几十只乌鸡苗。起初,他还干劲十足,每天早早起来喂食、清理鸡舍。可没过多久,他的懒劲儿就又犯了。常常是喂鸡的时间过了好久,他才打着哈欠慢悠悠地从屋里出来,鸡舍也懒得打扫,弄得臭气熏天。村里的人路过他的院子,都要捂着鼻子快走。
养乌鸡这事儿没干出什么名堂,古七子又开始琢磨别的营生。有一天,外村的一个单身女子桂花突然生病了,卧床不起。找了好几个大夫来看,吃了药也不见好。古七子知道了这事儿,眼睛一转,竟自称能跳大神治病。他穿上一身不知从哪儿弄来的奇怪衣服,头上戴着个破帽子,手里拿着个铃铛,在桂花家门口就开始又唱又跳,嘴里念念有词,说是在驱赶附在桂花身上的邪气。
说来也怪,过了几天,桂花的病还真就慢慢好了。桂花对古七子感激不已,在那个思想还比较传统的年代,她觉得古七子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渐渐地,两人就走到了一起。不久之后,他们决定结婚。
结婚那天,古七子家里张灯结彩,虽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也布置得像模像样。酒桌上大家都热热闹闹的,纷纷说着祝福的话。古七子满脸通红,喝得醉醺醺的,心里别提多得意了,觉得自己终于过上了正常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结婚后的古七子还是改不了游手好闲的毛病。他不愿意出去找个正经工作,整天就知道和村里几个同样不务正业的人聚在一起打牌、喝酒。家里的活儿也不帮着干,挣的钱也都被他挥霍在吃喝玩乐上。桂花对他越来越失望,两人之间的争吵也越来越多。
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桂花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决然地离开了古七子。古七子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心里一阵茫然,他似乎还是没弄明白,为什么这到手的幸福,就这么轻易地溜走了。但他也没有过多的反思,没过几天,又恢复了以前那种浑浑噩噩的生活,继续在村里晃荡着,成了人们口中那个一事无成的古七子 ,只是偶尔有人提起他这段短暂的婚姻时,才会发出几声叹息。
古七子还记得那天,搬家的拖拉机扬起一路尘土,他和二姐就这么来到了万丰镇国兴村。阳光明晃晃地照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国兴村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土坯房错落有致,村口老榆树的枝叶在微风里轻轻晃着,可他心里却没一点踏实的感觉。
“以后就住这儿了,七子,别再像以前那样浑浑噩噩。”二姐一边收拾着简单的家什,一边念叨。二姐脸上的皱纹里藏满了生活的沧桑,可看向古七子的时候,眼里还是透着股恨铁不成钢的关切。古七子“嗯”了一声,眼睛望着窗外,心思却不知道飘哪儿去了。
严景才,那个曾经被古七子叫做三姐夫的男人,已经不在了。他和三姐夫相处的画面,像老电影片段一样,在古七子脑海里断断续续地闪过。三姐夫是个勤劳的庄稼汉,又是个有本事的巫医帮兵,对古家家里人那是掏心掏肺的好。如今,三姐夫和三姐都走了,留下儿子没成年,这也是古七子和他二姐搬过来的原因,另外古朝阳的小女儿也嫁到这里,亲属成堆图热闹。
刚到国兴村的日子,古七子还是老样子。每天日上三竿才起炕,也不管他二姐在院子里忙里忙外,洗衣做饭、喂鸡喂鸭,他就像个局外人。有时候,他二姐实在忙不过来,喊他搭把手,他也是磨磨蹭蹭,嘴里还嘟囔着:“急啥,又不是啥天大的事儿。”
村里的人开始议论纷纷,“这古七子,咋就这么不懂事呢,白吃白住在姐姐家。”“就是,他二姐身体不好不容易,他也不帮衬帮衬。”这些话像风一样传到古七子耳朵里,可他就当没听见,依旧我行我素。
偶尔,古七子也会心血来潮,像模像样地出去找活干。就说那次,他跟着自强的张大肚子去给人办喜事的人家做饭。张大肚子可是有名的大厨,古七子跟着他,本想着能学点手艺,挣点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