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觊在汉朝和魏朝任职期间,多次提出忠言,大都像这样。
卫觊受命负责编纂着作,并撰写了《魏官仪》,总共撰写了数十篇文章。他擅长多种书法,包括古文、鸟篆、隶书和草书,无所不通。建安末年,尚书右丞、河南人潘勖也是一位杰出的文人。《文章志》记载,潘勖字元茂,原名芝,后改名勖,以避讳。他曾任尚书郎,后升为右丞。皇帝因为他在二千石曹(负责地方事务的部门)表现出色,才学兼备,熟悉旧事,让他继续兼任原职,并多次给予特别赏赐。建安二十年,潘勖被任命为东海相,但尚未赴任,又被留在朝廷担任尚书左丞。当年,他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多岁。潘勖曾起草了曹操受封魏公的九锡策命(一种重要的诏书)。潘勖的儿子潘满,担任过平原太守,也以学问和品行着称。潘满的儿子潘尼,字正叔。《潘尼别传》记载,潘尼少年时就才华横溢,文辞温雅。他最初接受州里的征召,后来因为父亲年老,回家侍奉。父亲去世后,他才重新出仕。潘尼曾赠诗给陆机,陆机在回赠的诗中有四句提到:“猗欤潘生,世笃其藻,仰仪前文,丕隆祖考。”潘尼最终官至太常。潘尼的堂兄潘岳,字安仁。《潘岳别传》记载,潘岳容貌俊美,才华出众,早年就以才名着称。他的着作文辞清丽,无人能及。他担任过黄门侍郎,后被孙秀陷害而死。潘尼和潘岳的文学成就都受到当时人的推崇。潘尼的堂侄潘滔,字汤仲。《晋诸公赞》记载,潘滔以博学多才闻名,永嘉末年担任河南尹,后遇害。
黄初年间,散骑常侍、河内人王象也和卫觊一样,以文章着称。卫觊去世后,被追谥为敬侯。他的儿子卫瓘继承了他的爵位。《晋阳秋》记载,卫瓘字伯玉,清廉正直,年轻时就被傅嘏赏识。他二十岁就担任尚书郎,后来历任内外官职,最终成为晋朝的尚书令、司空、太保。晋惠帝初年,卫瓘辅政,被楚王司马玮陷害而死。《世语》记载,卫瓘和扶风内史敦煌人索靖都擅长草书。卫瓘的儿子卫恒,字巨山,担任过黄门侍郎。卫恒的儿子卫玠,字叔宝,很有名望,担任过太子洗马,但早逝。
刘廙,字恭嗣,是南阳安众人。他十岁时,在讲堂上玩耍,颍川人司马德操(司马徽)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孩子,‘黄中通理’(指内心通达事理),难道你自己不知道吗?”刘廙的哥哥刘望之在当时很有名,荆州牧刘表征召他为从事。然而,刘望之的两个朋友都因为谗言被刘表杀害。刘望之也因为直言进谏,与刘表不合,于是辞官回家。刘廙对刘望之说:“当年赵简子杀害了贤臣鸣犊和犊犨,孔子因此回车不渡黄河(比喻贤臣被杀,君子避祸)。如今哥哥你既然不能像柳下惠那样在朝中与世俗同流合污,就应该像范蠡那样远离朝堂,到外地去隐居。否则,坐以待毙,恐怕不可取!”刘望之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不久也被刘表杀害。刘廙害怕自己也会遭遇不测,于是逃到扬州。《刘廙别传》记载,刘廙在途中给刘表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父亲过去曾受到您的恩遇,但我没有像管仲、狐偃、桓公、文公那样建立功业,如今父亲去世,我的忠诚也无法实现。我的哥哥刘望之过去也曾受到您的礼遇,但他没有留下显赫的功绩,反而因为得罪您而遭遇不幸。这是上天不保佑我们,降下的灾难。我后悔莫及,哀号不已。我刘廙愚昧浅薄,言行多有不当,害怕谗言会再次影响您对我的看法。您对父亲的恩情已经衰减,而对哥哥的责任仍然存在。如果我继续留在这里,一定会伤及您过去的恩情,我们家族也会被消灭,成为世人的笑柄。因此,我逃到庐江寻阳。当年钟仪有南音之操,椒举有班荆之思,虽然远离家乡,但不敢忘记过去的恩情。”
喜欢白话三国志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白话三国志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