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董佳佳看得更为透彻,康熙虽一向高举“满汉一家亲”的国策大旗,但身为大清皇帝,终究要以满族的核心利益为根本。故而他的权衡取舍,总会不自觉地站在满人的立场考量,况且若是让汉臣借着“孝道”的名义发难施压,这恰恰可能摸清到康熙的底线,以康熙的心思,断不会想不到这层厉害关系。
眼下这场关于大阿哥夫妇“违逆孝道”的风波,说到底终究要看康熙心中的天平如何倾斜。怀着这般清醒的认知,董佳佳索性沉下心来,作壁上观,静候事态发展。
但局中人惠妃对此事始终未有明显表态,只是将大福晋的起居看管得愈发严密。好在这般伤人的流言并未在宫中蔓延太久,便被皇贵妃出手强势打压下去。
前朝的风波却另有走向。面对汉臣的弹劾,康熙并未过多置评,只是顺着奏请的意思,不轻不重地训斥了大阿哥几句,随即罚他为太皇太后抄经祈福,直至大福晋腹中皇嗣平安落地方可结束。
这般处置落在汉臣眼中,自然明白了其中深意。他们本就无意深究所谓“孝道”,不过是借题发挥,三藩之乱方平,正是想借此试探皇上对汉臣的真实态度。
至于奢求康熙舍弃大福晋腹中皇嗣,更是从未有过这样的念头,毕竟那极有可能是皇上盼了许久的第一位皇孙。
如今见康熙明着责罚却暗地护持大阿哥的姿态,汉臣们已然明白,皇上对汉臣仍存戒心,并未全然信任。事已至此,再无转圜余地,众人只得按捺下心思,悻悻收声,再不敢就此事多置一词。
恰逢此时,蒙古那边竟燃起战火,康熙下旨令群臣即刻议论边事对策,前朝的注意力随之转移,此前关于大阿哥夫妇的风波也就此不了了之。
随着康熙将全部心神倾注于朝堂政务与漠北边患,后宫便愈发难得见到圣驾踪影。本就因国丧而弥漫着沉郁之气的后宫,更添了几分清冷寂寥。
此时蒙古那边的乱局愈发严峻。漠北喀尔喀部内部生乱,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两派嫌隙爆发,兵戎相见,昔日的统一局面已然四分五裂。
随着战事迁延,双方渐渐陷入胶着。谁知到了四月中旬,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竟趁机东侵,让本就复杂的漠北战局陡生变数。准噶尔部显然早有预谋,攻势迅猛,仅用半个月便击溃了喀尔喀三部联军。走投无路的喀尔喀部众只得放弃家园,南下漠南,向清廷叩关求援。
经大臣们连日会商,康熙最终定下决策,为稳妥,清廷先收容南下的喀尔喀难民,稳住人心;同时命理藩院出面斡旋,尝试调停各部矛盾。这看似稳妥的两步棋,实则已为日后清廷对漠北局势的直接干预,悄然埋下了伏笔。
喜欢清穿: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清穿: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