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的阳光,已经失去了正午的炽烈,变得温和而慵懒。
詹晓阳和刘小惠锁好小屋的门,再次投身到腊月年关忙碌的节奏中。
詹晓阳手里提着一个结实的布袋,里面装着三只真空包装的礼袋狮头鹅样品和一叠崭新的提取卡,刘小惠则背着装有账本和现金的包。
第一站是开源市场的梅姐摊位。这个时间,市场里人流渐增,梅姐正在招呼一位买鹅肉的熟客。看到詹晓阳和刘小惠,她连忙笑着点头示意。
等顾客走后,詹晓阳从布袋里拿出一只真空包装的狮头鹅和几张提取卡,递给梅姐:“梅姐,这是礼袋装的样品,您摆在摊位最显眼的地方。这几张是提取卡,给有意向的顾客看。”
他仔细交代关键点:“梅姐,要特别跟顾客说明,因为咱们这是原生态包装,没有添加防腐剂,所以保鲜期短。现在天冷,放在阴凉处最多两三天,如果家里有冰箱,冷藏能放五到七天,一定要尽快食用。”
接着,他重点指导如何使用提取卡的话术:“如果顾客是买了自己马上吃,付了钱直接把这真空包装的鹅拿走就行。但如果顾客是想送礼,或者准备留着过年期间招待客人,那就推荐他们买这个‘提取卡’。” 他拿起一张红艳艳的卡片,“您就跟顾客说,买了这卡,相当于预定了最新鲜的鹅肉。他们可以自己决定哪天要,提前一天到咱们摊点预约一下,我们保证在预约那天,把刚卤好、最新鲜的狮头鹅给准备好,随到随取!这样既方便,又能吃到最好的口味!”
梅姐年轻,脑子活络,拿着卡片翻来覆去地看,眼睛越来越亮:“我明白了,晓阳!这卡好!像以前的高级票证,送礼有面子,对顾客也负责!话术我记下了,见到合适的客人我就这么介绍!”
詹晓阳满意地点点头,又给梅姐加了把劲:“告诉您个好消息,陈桥市场的林老板,昨天光靠这招,就订出去几十只了!您这边位置也好,加把劲,肯定没问题!”
“真的?那我可得加油了!”梅姐备受鼓舞。
詹晓阳让刘小惠和梅姐结算了今天的日常鹅肉货款,然后便匆匆赶往下一站——新桥市场的建国叔摊点。
对老实巴交的建国叔,詹晓阳把同样的流程和话术又耐心地重复了一遍,并且说得更慢、更详细。建国叔听得非常认真,不时点点头,虽然话不多,但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干劲。同样交接了样品、卡片,结算了货款。
陈桥店的深谋远虑
从新桥市场出来,两人火速赶往陈桥市场林家小姨的店面。这里俨然已经成了团购的“前沿阵地”,店里比平时更热闹些,小姨和小姨夫脸上都带着忙碌的喜悦。
詹晓阳先按惯例交接了样品和卡片,小姨笑着接过去:“晓阳,你这卡片一出,今天上午又来几个老顾客问呢,都说这法子好!”
詹晓阳趁热打铁,提出了一个更重要的建议:“小姨,跟您商量个事。您看,现在推提取卡,客户预约取货需要打电话。我想着,能不能在您店里装一部电话?这样既方便客户下单和咨询,也方便咱们各个点之间沟通,更重要的是,显得咱们店正规、有实力!”
小姨一听,有些犹豫:“装电话?那得不少钱吧?初装费、月租费都不便宜。”
詹晓阳早就想好了:“费用的问题您不用担心。初装费和以后的月租费,咱们俩一人承担一半。这是为了生意更好做,投入是值得的。另外,我想让珊珊寒假期间过来店里帮半个月忙,主要就是接听业务咨询电话和预约电话,她心细,普通话也标准,正合适。”
小姨盘算了一下,装电话确实能提升店面档次,方便客户,而且有林珊珊来帮忙,还能分担不少工作,更重要的是晓阳愿意分担费用。这明显是双赢的好事,她立刻爽快地答应了:“成!晓阳,就按你说的办!我明天就去邮电局申请!”
“太好了!”詹晓阳很高兴,“还有,小姨,今明两天收上来的团购订单和货款,您务必每天整理好,及时告诉我数量,我好安排黄叔那边精准备货,避免多了压货或者少了不够卖。”
“放心,我晓得轻重,一定配合好!”小姨郑重承诺。
刘小惠和小姨结算完日常货款后,两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最后的阵地——南春桥。
到了南春桥,詹晓阳先让刘小惠去陈姨和许老板的摊点结算日常货款,自己则快步返回小屋——下午出门时考虑到走访的点多,他们只带了有限的几只样品,现在需要再补充。
回到小屋,詹晓阳从一楼墙角搬出装鹅的箱子,又拿出三只沉甸甸的真空包装鹅,将近六十斤的重量,对他这个年纪尚轻、身材也称不上魁梧(用潮汕话形容就是有点“卡补”)的少年来说,着实是不小的负担。他咬着牙,双臂用力,才勉强抱起来,一步一步挪出小屋,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先来到陈姨的摊位。陈姨正眉飞色舞地跟刘小惠说着什么,看到詹晓阳抱着鹅过来,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晓阳!好消息!之前常来买肉的那个阿伯,今天听说有整只的卤狮头鹅卖,一口气要了五只!说两只自己家过年吃,另外三只给他三个孩子一家送一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