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会,当黄皓宣读完诏书,侍中郭攸之、董允立刻出班反对。
“陛下!”郭攸之语气急切,“丞相北伐,正值关键时刻,陈仓旦夕可下!请陛下三思!”
董允也补充道:“陛下有何要事,可遣使前往军中咨询,不必劳动丞相回朝。如此退兵,前功尽弃矣!”
刘禅坐在龙椅上,面露不耐。他本就因流言而心烦,此刻更觉得这些大臣小题大做。他按照黄皓事先的“提点”,挥挥手道:“朕意已决!朕有机密事宜,必须与相父面议。尔等勿复多言!”他甚至没有给其他大臣再次进谏的机会,便宣布退朝。
谏议大夫杜琼,一位与益州本土势力关系密切的官员,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并未直接反对诸葛亮,但在退朝后与同僚的私语中,却“无意”间感慨:“丞相久驻于外,总揽一切,虽曰北伐,然……确与古制稍有不合啊。”这话语,如同涓涓细流,加深了某些人心中的疑虑。
诏书由黄皓的亲信太监王顺带着,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星夜兼程,送往陈仓前线。诏书的用语含糊其辞,只强调“有机密事相商”,更增添了几分诡异。
陈仓城外,蜀军连营如山,旌旗蔽日。中军大帐内,诸葛亮正与姜维、魏延、王平等将领推演沙盘,商讨着下一步是全力攻城,还是分兵打援。营中士气旺盛,将士们摩拳擦掌,只待一声令下。
就在这时,亲卫禀报,成都使者至。
诸葛亮率众将出帐迎接。天使王顺面无表情地展开诏书,尖细的声音在军营中回荡:“……朕有机密事宜,必须与丞相面议。着丞相诸葛亮,即日班师回朝,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帐前一片死寂。魏延瞪大了眼睛,王平紧锁眉头,所有将领脸上都写满了惊愕与难以置信。
诸葛亮缓缓起身,接过那卷黄绢。他的手指在接触到诏书时,有微不可察的颤抖。他沉默着,目光扫过诏书上那熟悉的字迹(虽非刘禅亲笔,但代表了皇帝的意志),又抬头望向近在咫尺、伤痕累累却依旧屹立的陈仓城墙,最终,仰面向天,发出一声长长的、充满了无尽悲凉与无奈的叹息:
“主上年幼,必有佞臣在侧!吾正欲建功,何故取回?我如不回,是欺主矣。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也!”
“丞相!”姜维急步上前,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今陈仓指日可下,关中震动,岂可因一纸空言而弃此良机?不如暂缓回师,待破城之后,再上表陈情,陛下必能明察!”
诸葛亮转过头,看着这位他寄予厚望的继承人,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欣赏,有痛惜,更有一种深沉的决绝。他缓缓摇头,声音低沉却异常坚定:
“伯约,汝之心,吾知之。吾非惧死,亦非不能违命。然吾等所恃者,非兵甲之利,乃‘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堂堂正正之旗!此心此志,可昭日月。若行僭越之事,擅权专断,则与国贼何异?人心一散,道义不存,纵使得一二城池,亦难图天下,终将沦为割据之寇耳!此例,决不可开。”
他转过身,面对众将,神色已恢复平素的冷静与威严,开始下达命令:
“魏延听令!率你本部兵马为前锋,先行撤退休整,但需保持警戒,严防城内魏军出城突袭!”
“王平听令!率无当飞军,负责掩护全军粮草辎重转移,务必井然有序,不得有失!”
“赵云听令!率本部精锐骑兵为全军后卫,多设疑兵,广布旌旗于营垒,以为震慑。大军撤退期间,严加戒备,确保万无一失!”
他目光扫过众将,最后强调:“全军徐徐而退,各部需保持部伍整齐,旌旗严整!我要让魏军看看,我军绝非溃败,只是奉诏班师!”
有将领担忧地问:“若魏军知我退兵,乘势来追,如之奈何?”
诸葛亮羽扇轻摇,语气中带着对敌手的精准判断:“魏军雍凉精锐,经夏侯楙一败,已十丧七八。如今守城之卒,胆气已裂。纵使是曹睿御驾亲征,新至陈仓,不明虚实,见我退兵有序,赵云将军殿后严整,量彼亦不敢轻举妄动,贸然追击。诸将各司其职,依令行事即可。”
翌日,蜀军开始拔营。
没有撤退的慌乱,只有一种压抑的、井然有序的沉默。士兵们默默地拆卸营帐,装运物资,队伍按照既定的序列,缓缓向南,朝着褒斜道的方向移动。空气中弥漫着不甘、沮丧,还有一种被无形之手扼住喉咙的憋闷。
诸葛亮坐在那辆熟悉的四轮车上,由亲兵推动着,走在中军。车行缓缓,他最后一次回过头,望向北方。
那座浴血奋战多日、付出了无数将士生命却未能攻克的陈仓坚城,在视野中渐渐模糊。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空间,投向了更远方——那八百里秦川,那魂牵梦绕的长安故都。
《出师表》中的誓言言犹在耳,先帝刘备托孤时殷切的目光恍在眼前。沙盘上推演了无数次的进军路线,麾下将士们殷切的期盼,北伐中原、克复神州的宏愿……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一刻,被来自后方成都的几句精心编织的流言,轻易地击得粉碎。
一种深刻的无力感与巨大的悲凉,如同秦岭的浓雾,将他紧紧包裹。他为之奋斗半生的理想,在现实的政治诡计和君主的猜疑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为这支沉默撤退的大军镀上了一层悲怆的金色。一场势在必得的北伐,一场血流盈野的攻坚战,最终竟未败于战场上的明刀明枪,而是终结于几句不见刀锋的流言。
这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失败,更是一场理想主义在现实铁壁前的悲壮退场。
长长的队伍,如同一条受伤的巨蟒,沉默地蜿蜒,最终消失在秦岭苍茫的群山万壑之中。身后,只留下空寂的战场,呜咽的秋风,以及陈仓城头上,那面依旧在暮色中飘扬的、刺眼的魏字大旗。
喜欢司马老贼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司马老贼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