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末的梧桐巷,秋日温润散尽,凛冽冬意裹着寒风漫进巷陌。巷口老槐树落尽枯叶,光秃秃的枝桠伸向铅灰天空,枝梢悬着几串褐色槐果,像小灯笼般晃悠;青石板路凝着薄霜,踩上去咯吱作响,忆槐亭石桌上的白霜经阳光一照,便化作水珠顺着石缝滑落。
苏晚裹着米白羽绒服往巷里走,远远见孙爷爷坐于亭中,手捧铜制暖手炉,面前摊着张素白厚绸缎——淡墨勾勒的“雪韵梧桐巷”里,老槐树覆雪,忆槐亭飞檐挂冰棱,巷口留着浅脚印,中央大片留白,显然是为融入北方非遗元素预留。“孙爷爷,这是‘非遗雪展’的核心刺绣吧?”她走近发现,绸缎旁的丝线盒里,银白、米白、浅灰、深灰的丝线绕着竹轴,或掺细绒或带光泽,粗细皆按雪的质感区分。
孙爷爷抬头笑,哈出的白气散在冷空气中:“‘桂展’后,哈尔滨冰雕张师傅和北京景泰蓝王师傅特意来巷里,想合作‘雪韵三地’刺绣系列。这留白要绣哈尔滨冰雕城堡与北京四合院雪景,掺上冰雕的剔透与景泰蓝的华丽,揉合南北雪文化。”他拿起根银白丝线:“这是张师傅寄的‘雪绒丝’,掺了细绒,绣出的雪软乎乎的,手感和真雪一样。”
正说着,夏冉抱摞厚策划案从记忆馆跑出来,脸颊冻红却满眼亮:“苏晚姐!孙爷爷!哈尔滨文旅局、北京非遗中心和杭州旅行社刚发通知——‘非遗雪展’十二月二十号开幕,梧桐巷、哈尔滨、北京三地同步办!旅行社还推了‘冬韵非遗专列’,游客先在咱们这儿体验雪韵手作,再去北京看景泰蓝、哈尔滨看冰雕,全程沉浸式感受南北冬日非遗!”她翻开策划案指展区图:“咱们的展区在忆槐亭和巷口广场,搭‘雪韵体验棚’,您教绣雪花,张奶奶教剪雪花剪纸,吴叔做雪地点心;北京展摆景泰蓝雪景作品,哈尔滨展搭冰雕体验区,三地还能‘云端赏雪展’直播,在家也能看冰雕、学手作!”
苏晚刚接策划案,浓郁栗子香就从巷尾飘来。转头见吴叔推保温小推车过来,搪瓷盆里盛着刚炒的糖炒栗子与热乎栗子粥,热气裹着香味满亭飘。“尝尝新炒的栗子!用了北京怀柔栗子,加了桂花蜜,比去年更粉糯!”他递过颗剥好的栗子,“王师傅特意打电话让我多做些,说北方人冬天就爱这‘暖冬点心’,正好当展会冬季限定,三地游客都能尝。”
苏晚咬口栗子,粉糯果肉混着桂花蜜甜香在舌尖散开,暖意顺喉咙滑进胃里。刚要开口,就见张奶奶拎双层竹篮从巷口来,下层装着“雪花剪纸”——单朵雪花、雪中小屋,还有雪花配哈尔滨冰雕、北京四合院的纹样,最精巧的是张“三地手艺人”剪纸:孙爷爷绣雪花,张师傅雕冰雕,王师傅做景泰蓝,连工具花纹都带着地域特色。“刚在巷口教游客剪雪花,有几个要去北京、哈尔滨的,说要贴旅行本当纪念。”张奶奶举剪纸对光:“你看这四合院门墩,我照着王师傅寄的照片剪的,连雪堆弧度都没差,和刺绣配一起,三地游客看着都亲切。”
孙爷爷放下丝线端详剪纸:“比我绣的还细!‘雪韵三地’刺绣就把这场景融进去——我绣梧桐巷雪景,张师傅绣哈尔滨冰雕,王师傅绣北京四合院,再让王师傅做雪花纹样景泰蓝框,三地元素就齐了。”他转头对苏晚:“林晓说上海工作室想做‘雪韵非遗手作包’,装刺绣材料、剪纸模板和点心试吃装,还附三地展‘暖冬体验券’,现在得准备,跟展会同步卖。”
苏晚立刻掏手机:“我这就跟林晓对接包装。对了,张师傅和王师傅下周来巷里,咱们得把体验棚暖气装好,再跟旅行社对接游客流程,确认专列保暖措施。”
夏冉赶紧拿笔记本记:“我整理体验流程,配雪景照片发给旅行社;还得跟哈尔滨文旅局确认冰雕运输保温方案,别让作品化了。”
吴叔接话:“那我多炒些糖炒栗子,再做栗子糕、姜枣茶,还研发了雪花酥,让游客捧着热乎的暖身子。张师傅还想合作‘三地暖冬甜品套餐’,咱们出栗子糕,北京出豌豆黄,哈尔滨出冻梨,展会上一起卖。”
接下来几天,梧桐巷的忙碌像冬日暖阳,清冽中藏着暖意。孙爷爷每日在亭中绣“雪韵三地”——用“雪绒丝”铺底绣积雪,米白丝线勾雪堆轮廓,银白丝线绣冰棱光泽;绣忆槐亭时,深灰丝线绣柱子,银白丝线绣飞檐冰棱,连亭角红灯笼都绣得鲜活。张奶奶忙着剪“雪韵非遗”配套剪纸,除了刺绣用的大幅剪纸,还剪了小巧雪花纹样,贴在手作包和体验区材料袋上。吴叔从早忙到晚,炒栗子、熬粥、研发新点心,还做了迷你试吃装,寄给哈尔滨、北京的合作伙伴。
十二月初,哈尔滨张师傅和北京王师傅到了梧桐巷。刚进巷口,两人就被冬景吸引:“这雪后巷陌比北方多了份温柔!”进忆槐亭见孙爷爷绣了一半的“雪韵三地”,张师傅拿起“雪绒丝”:“这线比我们冰雕装饰线还软,下次刻雪花就按这质感来。”王师傅指着冰棱纹样:“您这绣法比我们景泰蓝掐丝线条还灵动,我回去得学,把这纹样做在景泰蓝摆件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