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民生集团平遥总号——1937年6月(全面抗战爆发前一月)】
梅雨刚过,平遥总号的盐晶账房就透着股凝重。王静淑指尖划过红黑双账,红账上的朱砂字笔笔清晰:“急救包一万二千个,银元五十万两,粮种十万斤”;黑账的磁粉暗纹经紫光灯一照,“晋西北八路军接收”的字样赫然显现。刘德海将一封封电报码在桌上,每封都盖着双驼纹五角星盐晶印:“掌东,延安来电,称咱们的转运量,顶得上半个后勤补给站。”
话音刚落,王承泽浑身是汗地闯进来,手里攥着张日军贴的悬赏令:“娘!日军在大同、太原到处贴这个,悬赏五万大洋抓您,还要捣毁所有茶栈!”悬赏令上的王静淑画像虽粗糙,却清晰标着“晋商转运首领”字样,右下角盖着日军特高课的印章。
一、成果显的后勤立
账房内的盐晶地图上,三条夜驼路线与黄河水运线交织成网,每个站点都用红圈标注着转运量。王静淑指着岚县地下溶洞的位置,对众人说:“五年间,咱们从银元转运到急救包量产,从陆地驼队到水陆联运,早成了八路军晋西北的‘生命线’。”她拿起一块磨损的茶砖急救包残片,这是陈庚特意送来的,砖面暗纹已模糊,却刻着“救三百伤兵”的字样。
老掌柜张忠翻着泛黄的账册,念出一组组数字:“1932年首运急救包四千个,1934年开通黄河水运后月产两千五,1936年粮种转运让晋西北百姓补种三千亩田——这些不是数字,是战士的命,是百姓的粮。”栓柱如今已是夜驼队头领,腰间别着磁石哨,补充道:“前几日去兴县,战士们见了咱们的双驼纹驼铃,都喊‘晋商的救星来了’!”
日军的忌惮并非空穴来风。仅1937年上半年,夜驼队就通过3号线向陕甘宁边区转运盘尼西林三百支,这些西药经茶砖藏密后,避开了日军十七次封锁。陈庚的密信里写着:“若无晋商急救包,晋西北战场伤员死亡率将增三成。”这行茶汁字迹,被王静淑刻在了盐晶墙的核心位置。
但悬赏令的出现,让平静的转运网络岌岌可危。平遥总号地处闹市,目标太大;各分号茶栈也陆续收到日军骚扰的消息。王静淑将悬赏令扔进火盆,火星溅起时沉声道:“总部转移至岚县地下溶洞,平遥留假账房迷惑日军——晋商与山西共存亡,绝不能断了这条线!”
二、危机至的总部迁
转移行动在三日内秘密完成。平遥总号的账册、印章、磁石工具全部装箱,由夜驼队分批运往岚县;账房留下两名老伙计,每日照旧拨算盘、晒茶砖,营造正常经营的假象。日军特务果然上门探查,看到晒场上的普通茶砖和假账册,没发现异常便离去了。
岚县地下溶洞早已扩建,主洞改成议事房,两侧岔洞扩建成账房、仓库和休息室,盐晶通风管从柳树上延伸进来,洞内空气流通且干燥。王静淑站在主洞的盐晶地图前,用磁石笔圈出晋西北全域:“这里就是咱们的新总部,溶洞深三十丈,日军就算炸山也炸不透。”她指着洞壁的暗门,“连通三条夜驼路线和黄河渡口,遇袭可从任何出口分散。”
迁址当晚,王静淑召开了“晋商助战誓师会”。溶洞内的松明火把照亮了百余张面孔,有茶工、驼夫、船工,还有从各分号赶来的掌柜。王静淑举起盐晶酒杯,杯沿刻着“忠义”二字:“从今日起,晋商民生集团全面助战!不再仅做转运,要造急救包、筹粮草、传情报——与八路军并肩抗敌!”
众人齐声高喊“与山西共存亡”,声音震得洞顶盐晶碎屑簌簌落下。张老头带着船工们上前,举起羊皮筏子的桐油布:“我们黄河船工愿组成‘夜渡队’,日夜转运,就算拼了命,也不让急救包断供!”栓柱领着夜驼队员拔出磁石匕首:“夜驼队愿守三条路线,日军敢来,就用茶粉弹和匕首跟他们拼!”
三、急救升的双用成
誓师会刚结束,王静淑就召来马师傅和李护士,提出急救包升级方案:“八路军要长途作战,伤员既需治伤,又要充饥——在茶砖里加压缩饼干,做成‘急救+充饥’双用包。”她画出设计图,茶砖中间用盐晶板隔成两层,上层放西药和纱布,下层放压缩饼干,盐晶板既能防潮,又能当简易餐盘。
压缩饼干的制作用了晋商“老面工艺”。马师傅带着茶工们用老面发酵面粉,加入炒熟的糜子和大豆,压成薄饼后用茶汁浸泡烘干——这种饼干耐储存,泡在水里能膨胀,口感软糯,还带着茶香。“前卷晋商走驼队就吃这种饼干,”马师傅尝了块刚做好的饼干,“放三个月不发霉,战士们揣在怀里,饿了就啃,伤了就取药。”
双用包的防伪更精密,采用前卷“动态密押”技法。砖面暗纹每日更换:周一显“茶”字,周二显“药”字,周三显“粮”字,由当日值班的掌柜和驼夫头领共同知晓。“日军就算仿造了昨天的暗纹,今天也认不出,”王静淑用磁石笔刮了刮新做的茶砖,“茶”字暗纹清晰显现,“每日清晨用盐晶水更新暗纹,只有自己人能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