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的弟弟平原君在秦国,范先生的仇人魏齐在平原君家中。魏齐的首级早上送到,平原君晚上就能回去。否则,寡人将出兵赵国,亲自捉拿魏齐,并且不会放平原君出关,希望大王能体谅。
赵王收到信后,十分恐慌,对大臣们说:“寡人怎么能为了别国的逃亡之臣,而舍弃我国的重要公子呢?” 于是,赵王派兵包围了平原君的家,索要魏齐。平原君的宾客大多与魏齐有交情,趁着夜色,帮助魏齐逃了出去,投奔相国虞卿。虞卿说:“赵王害怕秦国,比害怕豺狼老虎还厉害,这事无法用言语争辩。我们不如逃到魏国大梁,信陵君广招贤士,天下逃亡的人都去投奔他,而且他与平原君交情深厚,一定会庇护我们。不过,您是有罪之人,不能独自前往,我陪您一起去!” 说完,虞卿便解下相印,写信向赵王辞行,然后与魏齐一起换上平民的衣服,逃离了赵国。
两人逃到了大梁,虞卿让魏齐先躲在郊外,安慰他说:“信陵君是个慷慨豪爽的人,我去投奔他,他肯定会立刻来迎接,不会让您久等。” 虞卿步行来到信陵君的府邸,递上名帖求见。负责接待的人进去通报,信陵君正在解开发髻洗头,看到名帖,十分惊讶:“这可是赵国的相国,怎么无缘无故到这里来了?” 他让接待的人以主人正在洗头为由,请虞卿稍作等候,同时询问他来魏国的意图。虞卿心急如焚,只好将魏齐得罪秦国的前因后果,以及自己舍弃相印,陪同魏齐前来投奔的想法,大致说了一遍。接待的人再次进去报告。信陵君心里害怕秦国,不想接纳魏齐,但又念及虞卿不远千里前来投奔的情义,不好直接拒绝,一时陷入两难,犹豫不决。虞卿见信陵君迟迟不出来相见,心中大怒,转身离去。信陵君询问宾客:“虞卿这个人怎么样?” 这时,侯生在一旁笑着说:“公子怎么这么糊涂呢?虞卿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赢得赵王信任,被封为相国,得到万户侯的爵位。当魏齐穷困潦倒来投奔他时,虞卿不顾爵禄之重,解下相印陪同魏齐出逃,天下像他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公子还不确定他是否贤能吗?” 信陵君听后,十分惭愧,急忙挽起头发,戴上帽子,让车夫驾车,迅速前往郊外追赶虞卿。
另一边,魏齐焦急地等待着,等了很久,都没有消息。他心想:“虞卿说信陵君是慷慨之人,听到消息一定会立刻来迎接。如今这么久都没来,看来事情不成了!” 过了一会儿,只见虞卿流着泪回来了,说:“信陵君不是大丈夫,他害怕秦国,拒绝了我们。我们只好另寻出路,去楚国吧。” 魏齐绝望地说:“我一时疏忽,得罪了范叔,先是连累平原君,又连累您,现在还让您跟着我长途跋涉,去楚国寻求一线生机,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说完,便拔出佩剑自刎。虞卿急忙上前抢夺,可魏齐的喉咙已经被割断了。虞卿正在悲痛之际,信陵君带着车骑赶到了。虞卿看到后,连忙躲到一旁,不愿与他相见。信陵君看着魏齐的尸首,抚摸着痛哭道:“这是我的过错啊!”
此时,赵王没有抓到魏齐,相国虞卿又逃走了,得知两人一起离开了赵国,料想他们不是去韩国就是去魏国,于是派遣快马四处追捕。使者追到魏国郊外,才知道魏齐已经自刎。使者立即奏报魏王,请求割下魏齐的首级,赎回平原君回国。信陵君刚刚命人准备殡殓魏齐的尸首,实在不忍心交出。使者劝说:“平原君与您情同手足。平原君爱护魏齐,与您的心意也是一样的。如果魏齐还活着,我自然不敢开口。如今他已经死了,不过是一具无知觉的尸骨,却让平原君长期被秦国扣押,您能安心吗?” 信陵君无奈,只好割下魏齐的首级,用匣子装起来,交给赵国使者,然后将他的尸体埋葬在郊外。有诗人写诗感叹魏齐的遭遇:
无端辱士听须贾,只合捐生谢范睢;
残喘累人还自累,咸阳函首恨教迟!
虞卿舍弃相印后,感慨世态炎凉,从此不再涉足官场,隐居在白云山中,着书立说,以讥讽时事,他的着作名为《虞氏春秋》。也有诗人写诗称赞他:
不是穷愁肯着书,千秋高尚记虞兮,
可怜有用文章手,相印轻抛徇魏齐!
赵王将魏齐的首级连夜送到咸阳,秦王把它赐给了范睢。范睢让人把魏齐的头颅涂上漆,做成溺器,恨恨地说:“你让宾客在我喝醉时往我身上撒尿,现在就让你在九泉之下,常常承受我的尿液。” 秦王以礼相送,将平原君送回赵国,赵国任命平原君为相国,取代了虞卿的位置。
范睢又对秦王说:“臣出身卑微,有幸得到大王的赏识,位居卿相之位,大王还为臣报了深仇大恨,这是莫大的恩情。如果没有郑安平,臣在魏国就无法活命;如果没有王稽,臣也无法进入秦国。希望大王降低臣的爵位俸禄,转而赏赐这两位,以了却臣报答恩情的心愿,臣就算死也没有遗憾了!” 秦王说:“丞相不说,寡人差点忘了!” 于是,任命王稽为河东郡守,郑安平为偏将军。从此,秦王专门采用范睢的谋略,先攻打韩国和魏国,同时派使者与齐国、楚国交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