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让气氛渐渐热络起来。小石头抽到红色卡片时,攥着卡片的手指发白,在小羽鼓励的目光下,终于小声说:“我…… 我想爸妈了,他们过年也不回家,奶奶说我长喉结是快成大人了,可我不想长大。” 王浩立刻抽到蓝色卡片,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爸妈也总不在家,但我发现帮奶奶干活、照顾弟弟,就是长大的样子,不是坏事。” 小石头的眼泪突然掉下来,却第一次主动抬起头:“真的吗?”
中午在学校伙房吃饭时,小羽发现女生们都把馒头掰成小块慢慢吃。王老师叹了口气说:“她们是怕吃多了发胖被嘲笑,村里老人总说‘女生胖了不好嫁’,其实是卫生知识跟不上,有的孩子来月经都不知道,还以为自己生病了。” 小羽心里一紧,拉着团队成员商量:“下午加场‘悄悄话角’吧,用校车当临时空间,再给女生们加节卫生课。”
午后的阳光暖了些,她们把校车后座清空,用布帘隔出 “女生专属空间”。丫丫第一个进来,红着脸说:“我裤衩上有血,奶奶说我是不学好,打了我一巴掌。” 小羽赶紧拿出卫生手册,翻到月经初潮那页:“你看,这是成长的礼物,说明你是健康的好孩子。” 孟晓冉掏出自己的日记:“我第一次来月经也以为自己要死了,后来才知道这是正常的。” 丫丫看着日记上的泪痕,突然笑了:“原来姐姐也会哭呀。”
男生们则围着王浩和陈雨欣,在操场边的石桌上画画。小石头画了个没有脸的大人,说:“这是我爸爸,我不记得他长什么样了。” 王浩拿起画笔,在大人脸上画了个向日葵笑容:“他一定是像向日葵一样,永远朝着你这个小太阳的方向。” 陈雨欣则教他们画 “情绪温度计”:“难过时画蓝色,开心时画黄色,这样奶奶就知道你怎么了。”
最热闹的是联合广播时间。青山乡小学的广播室很简陋,话筒线缠着胶布,王老师说这是唯一能联系各村孩子的设备。小羽和丫丫一起坐在话筒前,丫丫的声音还有点抖:“大家好,我是丫丫,今天知道流血不是生病……” 小羽接着说:“无论我们在城市还是乡村,身体的变化都是成长的勋章,都值得被温柔对待。” 广播结束后,王老师红着眼眶说:“这是广播室第一次播这样的内容,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
准备返程时,孩子们往校车里塞满了礼物:丫丫的野菊花标本、小石头画的向日葵、女生们编的草戒指…… 王老师拿着厚厚的反馈表进来:“这是家长们托我转的,说希望你们常来,还说要学城里建‘晴雨信箱’呢。” 小羽翻开表格,发现有位妈妈在建议栏写:“我在广州打工,能不能麻烦你们多照看下孩子,教她怎么照顾自己?” 旁边画着歪歪扭扭的爱心。
回程的路上,大家都累得靠在椅背上,却没人睡着。孟晓冉在日记本上写:“原来还有孩子不知道月经是正常的,我们的知识包要多印点图。” 王浩拿着小石头的画:“下次带些录音设备,让打工的爸妈录祝福给孩子。” 陈雨欣在修改科普漫画:“得加些乡村场景,比如用玉米比喻身体变化,他们更容易懂。” 小羽则在手机上建了个 “城乡青春互助群”,把王老师和社区家长拉进来,备注着 “第一批向日葵种子”。
校车驶入城区时,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社区便利店老板娘站在门口等她们,手里捧着热奶茶:“听李诗涵妈妈说你们去乡村了,给你们留了热乎的。” 她接过孩子们送的野菊花,小心翼翼地插进玻璃瓶:“这花得好好养,就像你们的善意一样。” 路过社区活动中心时,她们看到橱窗里新贴了张海报,是陈雨欣画的城乡孩子手拉手,标题写着 “青春无边界,温暖共生长”。
晚上在家整理物资时,小羽发现知识包的空箱里藏着个信封,是小石头写的信:“姐姐,我知道长大不可怕了,因为有向日葵跟着我。” 信纸背面画着四个向日葵小人,旁边标着 “小羽姐姐、诗涵姐姐、雨欣姐姐、王浩哥哥”。她把信夹进苏老师给的调研报告,在空白处写下:“青春期教育不该有城乡墙,下次要带‘家长远程课堂’来,让远方的爱也能扎根。”
睡前,小羽在 “青春小卫士” 的工作日志上画了张地图,把青山乡小学的位置标成金色向日葵。她写道:“今天我们送出了 150 个知识包,播了第一次城乡联合广播,收获了无数真诚的眼泪和笑容。最大的发现是: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孩子们的烦恼那么相似,对温暖的渴望那么相同。就像苏老师说的,善意是会发芽的种子,只要用心浇灌,就能在任何土壤里开出向日葵。”
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照亮了丫丫送的野菊花标本。小羽轻轻抚摸着干枯的花瓣,仿佛能感受到青山乡操场上孩子们的温度。她知道,这次城乡之行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 就像向日葵永远追逐阳光,“青春小卫士” 的温暖接力,也会跨越山海,让每个角落的青春期都能向阳生长。夜色渐深,她在手机上给王老师发消息:“下次我们带‘远程亲情广播’来,让每个孩子都能听见爸妈的声音。” 对方很快回复了向日葵表情,后面跟着一句:“等你们,这里的向日葵都朝着你们的方向呢。”
喜欢青春向阳生长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青春向阳生长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